第(2/3)頁 驛站中行客來來往往,想來都是些心懷牽掛卻又身不由己之人。 畢竟,非獨烽火三月時,尋常歲月里的家書,亦是足抵萬金。 尋得驛站的差爺,交付了銀兩,細細填寫了地頭,又花費半兩銀子勞煩差爺將書信打包些許,以免路遇顛簸出甚意外,如此才算完成了寄信的流程。 如今的驛站,多以腳力或馬匹為行徑之具,料想約莫月余左右,應當也能送達王都地界了。 對了,李欽二人寄出的,除了各自親筆所書的信件外,還有林妙妙連夜以針線精心縫制的三冊游記,其中所書正是二人這一年來的所見所聞。 當然,其中一本明顯要厚實些,蓋因林母識字不多,能識得的些許字還是林妙妙幼時在私塾窗外偷學后回家與其分享的。 故此,林妙妙特意多畫了諸多插畫,以便林母能夠理解其中含義——畢竟兒行千里母擔憂,能讓母親多知曉些自個兒近況,亦能多撫慰些許其心頭的漣漪。 此間事了,瀘水縣并無甚新奇之事,二人便不再多作停留,欲要離去。 不過在離去之前,二人又去了那家專賣文房四寶的店鋪,打算再采購些竹紙。 畢竟,連抄三份游記,前些日子購置的竹紙早已用盡,而那家店鋪所售的云州紙的品質確實不錯,索性便當一次回頭客。 鋪子一如既往的冷清而雅致,店家一如既往地于柜臺之后揮毫潑墨。 但不同的是,李欽瞧見那日他所寫的那枚“劍”字,此刻已被店家以楠木為框,精心裝裱后掛于店鋪正中,顯然極為珍視。 待李欽走近,才發現店家所寫的,皆是一個個鐵畫銀鉤的“劍”字,觀其書法造詣,李欽著實嘆服。 “店家這手字,筆力雄渾,足以開宗立派矣。” 李欽的聲音雖溫潤如玉,但落于店家耳中,卻如驚雷乍響,令其心神一震。 抬頭望去,果真見到了那位恐是真仙下凡的客人。 “客人……仙……先生可折煞在下,我這字僅有形,無神韻,比起先生的可謂差之遠矣!” 強忍著心中激動,店家一連換了幾個稱呼,畢竟他也是心思玲瓏之輩,人家仙人都以平凡之姿行走紅塵,那自個兒自然得順從人家,莫要作那不解風情之事。 “店家過謙了。”他這模樣,李欽一眼便知曉為何,不過也不點破,而是笑著道,“不知竹紙可還有余貨?” “有,有,先生稍候。” 店家應聲,隨即俯身從柜臺下取出一個錦盒,輕放于案上。 瞧那手腳麻利程度,若非其容貌儒雅,怕會以為是個武夫出身。 將錦盒打開,里邊全是碼得規整的云州紙——宣紙、竹紙、箋紙、麻紙等一應俱全。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