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103章 番外下-《招財進我》


    第(3/3)頁

    和普通的貧困山區還不一樣,由于大龍山有塌方,除了偶爾會有人來支教之外,很少有外人會來這里。

    他們爭先恐后地問陶竹:“姐姐,你真的是從北京來的嗎?”

    “北京什么樣呀?”

    “姐姐你坐過飛機嗎?摸到云彩了沒?”

    “北京的房子也是這樣的嗎?是不是很高很微風?”

    “北京的人是什么樣的呀?他們高嗎?”

    一個又一個聽起來抽象的問題,問紅了陶竹的眼睛。

    可她耐心的一個個回應——

    “我不是北京來的,我是從繁春去北京的。”

    “北京啊,很大,和大龍山一樣大?!?

    “坐過飛機,但還沒摸過云彩,只是見到過。”

    “北京的房子有的高,有的矮。”

    “北京人呀——”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陶竹頓了頓,她的目光投向站在一旁的蔣俞白,男人一身簡單的白衣黑褲,一如往昔,站在陽光下,平靜地與她對視,收回視線時,她的聲音哽咽了,“北京和繁春一樣,不過是中國的一座城市而已,那座城市里的人,也都是和我們一樣的普通人?!?

    老師出來吹哨子,這是他們的上課鈴。

    學生們一步三回頭,看著從傳說中的北京來的哥哥姐姐,戀戀不舍地走回教室。

    等他們回去上課,陶竹低頭,翻找自己的存款。

    晴天,陽光明媚,蔣俞白走近了,站在她面前,高大的影子斜斜地映射下來,擋住陶竹面前大部分的光。

    看清自己存款上數字的時候,陶竹也聽見了蔣俞白說的話:“你現在想要做的事,大概率沒有正向的收入反饋,還要做嗎?”

    陶竹是個小財迷,這是件人盡皆知的事。

    在大學別人都在戀愛打游戲享受生活的時候,她幾乎是一刻不停地在搞錢。

    從寄人籬下的保姆女兒,到后來可以氣定神閑站在蔣俞白身邊,金錢帶給她太多正向反饋。

    連給別人的祝福,也是獨樹一幟的“祝你招財進寶”。

    換句話說,錢幾乎是她立足于北京,立足于上層社會的安全感來源。

    蔣俞白不是不想讓她做,只是希望她想好。

    因為她想做的事意義重大,不能后悔,也不能后退。

    陶竹明白蔣俞白的意思,她也很清楚她現在想要做的事情,不會帶來收入回報,但是意義重大。

    她曾經非常非常的愛錢,甚至覺得人努力的意義就是賺錢,可無條件的偏愛讓人松弛。讓陶竹在喘息的時候意識到,努力的意義,并不止于此。

    每個人都有夢想。

    不被注意到的山區孩子微不足道的夢想,也是夢想。

    每一個夢想都值得被呵護,即使滄海一粟,步履維艱。

    從山區里走出去的姑娘,被人小心翼翼地呵護著,讓她每一個不值一提的夢想都成真。

    蔣俞白只有一個。

    但是,他一手培養大的女孩兒,可以成為另一個他,讓千萬個平庸的陶竹立于山峰之巔。

    她點頭說:“我想好了?!?

    她想看著一雙雙充滿的眼睛,走出大山。

    只是,陶竹不知道的是,此時此刻,她的眼睛也明亮清澈的,像碎了斑駁的陽光顆粒,充滿希望。

    就是這樣一個瘦弱的女孩,身體蘊含著巨大能量,在無法完全預知未來面對的事情時,依然敢勇敢堅定地去做自己認為對的事。

    攀登時,千錘百煉;登頂時,清醒冷靜。篤定的眼神里,像燒了一團永遠都滅不了的火。

    連愛她,都覺得自豪。

    他們離開學校時將近中午,有個女生追出來。

    這里老師管不了那么嚴格,老師在黑板上寫字時如果有人偷偷跑掉根本抓不回來。

    她有點胖,臉上也被山風吹出起白絲的高原紅褶皺。

    看上去應該有十一二歲了,在希望小學里算是年紀比較大的孩子。

    分明從未相逢,可她看向他們的眼神卻充滿敵意,像是早就結了仇那般:“你們……是來支教的?”

    “不是?!碧罩裢O?,問道,“怎么了嗎?”

    女生貼著墻,狐疑問:“真不是?”

    這次陶竹沒直接回答,而是思考了一下她的問題,反問道:“是老師不夠了,你希望有人來支教嗎?”

    女生忽然很激動:“不是!我不希望!”

    她從心底厭惡來支教的人。

    支教的老師對他們很好,比這里的老師好,在這里的時候,會拍很多照片,給他們講許多故事,但是他們只會待一段時間,就再也見不到他們了。

    年紀小的學生,會因為他們難過很久很久。

    為了保護更小的孩子,這些大一點的孩子就會帶頭鬧事,鬧到他們的名聲臭了,讓他們永遠不要來這里。

    就像有建立希望小學的人并不是真的為了孩子發展一樣,有些來支教的人,也并不是為了教學。

    有人為了履歷好看,有人為了擴充視野,增加人生的寬度,在人前闊闊而談自己的獨一無二的經歷。

    沒人會真正在意這些孩子。

    孩子們沒有網絡,無處發聲,只能用自己的辦法抵制這些人。

    回到外公外婆家,陶竹一刻未停地聯系了相關人員,撥款到山區希望小學的教育行業。

    希望小學已經有很多了,她的錢并不是用來建立希望小學,而是用來改善各個希望小學的一日三餐。

    如果家長們目光短淺,只能看到眼前的收益,那陶竹就讓他們有眼前的收益。

    孩子們不需要從家里家里帶飯來,只要每天來上學,就有飯吃。

    有飯吃,就給家里省了錢,他們也會愿意讓家里所有的孩子都來上學。

    -

    臨走的時候,陶竹留了一部手機給學校,讓老師能偶爾拍一些視頻給她。

    靠著網絡吃到了第一碗飯的陶竹,早知道該如何把網絡當成工具。

    窮則獨善其身,富則兼濟天下。

    這些山村孩子們的現狀,如果得以在網絡上傳播,他們的現狀一定會比現在好,甚至有可能帶動當地的其他產業。

    她也曾猶豫過,要不要讓老師和孩子們加入直播和自媒體的行業。

    他們身份特殊,上蒼予眾人悲憫之心,他們很容易引起話題,和社會各方面的關注。

    可是后來想了想,還是算了,直播并不是一個可長遠發展的道路。

    曾經的她都會被眼前的利益蒙蔽雙眼,更不要說這些更窮苦的孩子們。

    而且,又如蔣俞白最早告訴她的,當平臺扶持的時候,這些孩子會有更多流量,可當這波流量過去,平臺需要吸引其他用戶時,孩子們就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壤。

    曾經的她有蔣俞白給她托底,可是,這些孩子們沒有。

    只有實業,可以興邦。

    預計中悠閑的大龍山之旅因為陶竹的忽然起意而變得匆匆忙忙,要回北京的那天,家里來了位不速之客。

    那位多給了他三十九塊錢,但是在忙碌中早已經被遺忘的,賣蔬菜的孩子。

    他帶著滿滿一簍子的菜,這次的簍子比他上次背的還大,從后腦勺壓到了他的膝蓋,他小小的身體被大大的菜簍子壓到直不起身。

    伸開手,他的手里還攥著皺皺巴巴的十四塊零錢。

    簍子里是二十五塊錢的菜,加上他帶來的零錢,總共三十九。

    他們兩清。

    把簍子里的菜倒在地上,他背著空簍子,腳步輕快地飛奔下山。

    -

    回到北京,陶竹保持和希望小學老師的聯系。

    都有各自的生活和工作,她們聯系的并不頻繁,然而忽然有一天,陶竹在工作時,接到了老師主動打來的電話。

    去到小學里上課的孩子真的更多了!

    陶竹只是笑了笑,說了聲知道了。

    第二年,老師第二次主動給陶竹打電話。

    告訴她,來上學的女孩子變多了!

    然而不可避免的是,有些家長要求她們把飯里的肉帶回家,給還沒有上學的弟弟。

    肉不過是小恩小惠,對于陶竹來說不值一提,但她不希望孩子們養成偷盜行為,因此讓老師把餐飲看的更嚴格一些。

    但與此同時,她實行了獎勵機制。

    隨堂檢測,大考小考,滿足了一定的成績,就可以給她們更多的肉和飯,并且陶竹在全國范圍內的希望小學推廣這一機制。

    山高路遠,未來只有知識的力量會化作堅定的步伐,陪著這些女孩兒們,邁向理想的高臺。

    -

    蔣家年年都會拉出去上財富榜,每年都會想辦法撤下來,因為集團不需要掌權人的名氣來融資。

    過多的曝光和關注,只會帶來麻煩。

    受到蔣俞白處事影響到的陶竹,沒有和任何人說過自己在做的事情。

    在她的任何社交平臺上,也沒有蔣俞白的身影。

    在豪門圈子里,人際關系復雜,比起喜結連理,更像是人員合理分配。

    家中各種內務,以及眾多親朋好友之間的走動和送禮,是需要一個人專門負責打理的。

    豪門里的全職太太,像一個無法培訓的職位般的存在,哪怕是原生家庭殷實的許婉樓,也無法躲過這一點。

    可在這一點上,陶竹和柳書白很像,他們都不是擅長處理這種事的人。

    因此,在蔣俞白和陶竹的小家里,這些事都也都交給了許婉樓。

    逢年過節,生日賀禮,哪些人要走動,哪些人送什么禮,全都由許婉樓打理,而陶竹,可以做任何她想做的事。

    在意識到這件事時,是陶竹迷迷糊糊,午覺剛睡醒的時候。

    孕期嗜睡,她又黏人,要蔣俞白陪著睡。

    冬天暗的早,木質移動桌上,電腦發出淡淡的光,映在蔣俞白沒什么表情的臉上。

    他穿了件柔軟的淺灰色家居服,單手滑動屏幕時,袖口松松地落在小臂處。

    在他那側的落地窗外,正在下鵝毛大雪,天地間被柔軟的白色覆蓋。

    陶竹揉了揉還沒隆起的小腹,真正意義上理解了小確幸這個詞。

    她那不為人知的,不舍得打擾,也不足為外人打擾,但確確實實存在的,小小幸福。

    來自蔣俞白。

    蔣俞白專注工作,本沒發現身邊人醒了,但他剛忙完手頭的事,肩膀上忽然纏上了一條人。

    蔣俞白可真怕了她了,她親起來沒完,真要放肆她親,她能半小時不撒嘴,關鍵是一親起勁兒了,她又得要。

    剛要躲,陶竹忽然在他耳畔說:“我跟你說個秘密?!?

    感覺不像是真有秘密,但她都這么說了,他也就勉強聽一下吧。

    陶竹抱著他,笑嘻嘻地把嘴唇貼在他臉上,編了個秘密說:“我好喜歡你哦?!?

    蔣俞白單手摟著她的腰,余光都能看見他翻了個白眼兒。

    陶竹還沒親夠,貼著他的臉又問:“驚不驚喜?”

    蔣俞白面無表情地翻了個白眼。

    陶竹貼著他的臉繼續問:“意不意外?”

    蔣俞白又翻了個白眼,這回翻的有點大,他腦袋都有點暈。

    陶竹還想親,費盡腦汁地繼續思考問題,本來想直接問他喜不喜歡,但是這個問題容易理解成“你喜不喜歡我”,感覺有點道德綁架,于是陶竹貼著他的臉,改成問:“你喜不喜歡這個秘密?”

    蔣俞白垂著眼睛,斜睨了一眼這個好像長在他身上的人,想了想,淡聲說:“喜歡?!?

    不知道是不是孕期情緒波動大,本來只是隨意挑起的話題,卻在聽到這個回答后,紅了眼睛。

    好吧,我也喜歡你,這不是秘密。

    你會招財進我,年年歲歲有我。

    -

    那年冬天,當在溫暖的房間讀完又一批從希望小學畢業考上大學的孩子的來信時,陶竹把信收回到木抽屜夾層里,穿著白色羊羔絨拖鞋找到正戴著金邊眼鏡伏案工作的蔣俞白時,在他的頭上發現了一根他的白頭發。

    歲月流逝,他在變老,那年從山區出來,連掃不出碼都緊張的要哭,在廁所里度過1十六歲生日的你女孩,已經脫胎換骨,要當媽媽了。

    因為現在陶竹身體激素受懷孕影響,蔣俞白有一句話,打算留到以后再說。

    他對她不止喜歡。

    人生盡頭,皆是黃土一抔,愛在黃土之上,經年生長,如雜草,如黃金。

    他愿意打破世俗,至死都深情地愛她,他的愛與永恒同在。

    (全文完)

    -

    后記-

    或許出身平凡,或許迷茫顛沛。

    但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起點并不能決定終點。

    人生如塵,盡你所能做好當下,等待未來向你而來,盡你之歡。

    也許不能站在世界之巔,但成為更好的自己也是一件很偉大的事。

    天氣好,或天氣不好。

    冬雪未化,或寒風刺骨。

    世間水火,我們現在就啟程吧。

    加油。

    作者有話說:

    讀者朋友們你們好,一路看到這里辛苦了,《招財進我》號列車已成功抵達終點,非常感謝您的陪伴,也很榮幸您選擇葫祿的文閱讀,葫祿很開心與您共度一段愉快的閱讀之旅,希望我能再次為您提供可閱讀的文字,祝您開心和健康,我們下次連載再見~

    wb:@葫祿。

    -

    感謝在2023-10-11  20:57:08~2023-10-11  23:31:17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安妮亞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在陶竹問過他們之后,排成一排的孩子們也有許多問題想問這個漂亮的姐姐。

    和普通的貧困山區還不一樣,由于大龍山有塌方,除了偶爾會有人來支教之外,很少有外人會來這里。

    他們爭先恐后地問陶竹:“姐姐,你真的是從北京來的嗎?”

    “北京什么樣呀?”

    “姐姐你坐過飛機嗎?摸到云彩了沒?”

    “北京的房子也是這樣的嗎?是不是很高很微風?”

    “北京的人是什么樣的呀?他們高嗎?”

    一個又一個聽起來抽象的問題,問紅了陶竹的眼睛。

    可她耐心的一個個回應——

    “我不是北京來的,我是從繁春去北京的?!?

    “北京啊,很大,和大龍山一樣大。”

    “坐過飛機,但還沒摸過云彩,只是見到過。”

    “北京的房子有的高,有的矮?!?

    “北京人呀——”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陶竹頓了頓,她的目光投向站在一旁的蔣俞白,男人一身簡單的白衣黑褲,一如往昔,站在陽光下,平靜地與她對視,收回視線時,她的聲音哽咽了,“北京和繁春一樣,不過是中國的一座城市而已,那座城市里的人,也都是和我們一樣的普通人?!?

    老師出來吹哨子,這是他們的上課鈴。

    學生們一步三回頭,看著從傳說中的北京來的哥哥姐姐,戀戀不舍地走回教室。

    等他們回去上課,陶竹低頭,翻找自己的存款。

    晴天,陽光明媚,蔣俞白走近了,站在她面前,高大的影子斜斜地映射下來,擋住陶竹面前大部分的光。

    看清自己存款上數字的時候,陶竹也聽見了蔣俞白說的話:“你現在想要做的事,大概率沒有正向的收入反饋,還要做嗎?”

    陶竹是個小財迷,這是件人盡皆知的事。

    在大學別人都在戀愛打游戲享受生活的時候,她幾乎是一刻不停地在搞錢。

    從寄人籬下的保姆女兒,到后來可以氣定神閑站在蔣俞白身邊,金錢帶給她太多正向反饋。

    連給別人的祝福,也是獨樹一幟的“祝你招財進寶”。

    換句話說,錢幾乎是她立足于北京,立足于上層社會的安全感來源。

    蔣俞白不是不想讓她做,只是希望她想好。

    因為她想做的事意義重大,不能后悔,也不能后退。

    陶竹明白蔣俞白的意思,她也很清楚她現在想要做的事情,不會帶來收入回報,但是意義重大。

    她曾經非常非常的愛錢,甚至覺得人努力的意義就是賺錢,可無條件的偏愛讓人松弛。讓陶竹在喘息的時候意識到,努力的意義,并不止于此。

    每個人都有夢想。

    不被注意到的山區孩子微不足道的夢想,也是夢想。

    每一個夢想都值得被呵護,即使滄海一粟,步履維艱。

    從山區里走出去的姑娘,被人小心翼翼地呵護著,讓她每一個不值一提的夢想都成真。

    蔣俞白只有一個。

    但是,他一手培養大的女孩兒,可以成為另一個他,讓千萬個平庸的陶竹立于山峰之巔。

    她點頭說:“我想好了。”

    她想看著一雙雙充滿的眼睛,走出大山。

    只是,陶竹不知道的是,此時此刻,她的眼睛也明亮清澈的,像碎了斑駁的陽光顆粒,充滿希望。

    就是這樣一個瘦弱的女孩,身體蘊含著巨大能量,在無法完全預知未來面對的事情時,依然敢勇敢堅定地去做自己認為對的事。

    攀登時,千錘百煉;登頂時,清醒冷靜。篤定的眼神里,像燒了一團永遠都滅不了的火。

    連愛她,都覺得自豪。

    他們離開學校時將近中午,有個女生追出來。

    這里老師管不了那么嚴格,老師在黑板上寫字時如果有人偷偷跑掉根本抓不回來。

    她有點胖,臉上也被山風吹出起白絲的高原紅褶皺。

    看上去應該有十一二歲了,在希望小學里算是年紀比較大的孩子。

    分明從未相逢,可她看向他們的眼神卻充滿敵意,像是早就結了仇那般:“你們……是來支教的?”

    “不是。”陶竹停下,問道,“怎么了嗎?”

    女生貼著墻,狐疑問:“真不是?”

    這次陶竹沒直接回答,而是思考了一下她的問題,反問道:“是老師不夠了,你希望有人來支教嗎?”

    女生忽然很激動:“不是!我不希望!”

    她從心底厭惡來支教的人。

    支教的老師對他們很好,比這里的老師好,在這里的時候,會拍很多照片,給他們講許多故事,但是他們只會待一段時間,就再也見不到他們了。

    年紀小的學生,會因為他們難過很久很久。

    為了保護更小的孩子,這些大一點的孩子就會帶頭鬧事,鬧到他們的名聲臭了,讓他們永遠不要來這里。

    就像有建立希望小學的人并不是真的為了孩子發展一樣,有些來支教的人,也并不是為了教學。

    有人為了履歷好看,有人為了擴充視野,增加人生的寬度,在人前闊闊而談自己的獨一無二的經歷。

    沒人會真正在意這些孩子。

    孩子們沒有網絡,無處發聲,只能用自己的辦法抵制這些人。

    回到外公外婆家,陶竹一刻未停地聯系了相關人員,撥款到山區希望小學的教育行業。

    希望小學已經有很多了,她的錢并不是用來建立希望小學,而是用來改善各個希望小學的一日三餐。

    如果家長們目光短淺,只能看到眼前的收益,那陶竹就讓他們有眼前的收益。

    孩子們不需要從家里家里帶飯來,只要每天來上學,就有飯吃。

    有飯吃,就給家里省了錢,他們也會愿意讓家里所有的孩子都來上學。

    -

    臨走的時候,陶竹留了一部手機給學校,讓老師能偶爾拍一些視頻給她。

    靠著網絡吃到了第一碗飯的陶竹,早知道該如何把網絡當成工具。

    窮則獨善其身,富則兼濟天下。

    這些山村孩子們的現狀,如果得以在網絡上傳播,他們的現狀一定會比現在好,甚至有可能帶動當地的其他產業。

    她也曾猶豫過,要不要讓老師和孩子們加入直播和自媒體的行業。

    他們身份特殊,上蒼予眾人悲憫之心,他們很容易引起話題,和社會各方面的關注。

    可是后來想了想,還是算了,直播并不是一個可長遠發展的道路。

    曾經的她都會被眼前的利益蒙蔽雙眼,更不要說這些更窮苦的孩子們。

    而且,又如蔣俞白最早告訴她的,當平臺扶持的時候,這些孩子會有更多流量,可當這波流量過去,平臺需要吸引其他用戶時,孩子們就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壤。

    曾經的她有蔣俞白給她托底,可是,這些孩子們沒有。

    只有實業,可以興邦。

    預計中悠閑的大龍山之旅因為陶竹的忽然起意而變得匆匆忙忙,要回北京的那天,家里來了位不速之客。

    那位多給了他三十九塊錢,但是在忙碌中早已經被遺忘的,賣蔬菜的孩子。

    他帶著滿滿一簍子的菜,這次的簍子比他上次背的還大,從后腦勺壓到了他的膝蓋,他小小的身體被大大的菜簍子壓到直不起身。

    伸開手,他的手里還攥著皺皺巴巴的十四塊零錢。

    簍子里是二十五塊錢的菜,加上他帶來的零錢,總共三十九。

    他們兩清。

    把簍子里的菜倒在地上,他背著空簍子,腳步輕快地飛奔下山。

    -

    回到北京,陶竹保持和希望小學老師的聯系。

    都有各自的生活和工作,她們聯系的并不頻繁,然而忽然有一天,陶竹在工作時,接到了老師主動打來的電話。

    去到小學里上課的孩子真的更多了!

    陶竹只是笑了笑,說了聲知道了。

    第二年,老師第二次主動給陶竹打電話。

    告訴她,來上學的女孩子變多了!

    然而不可避免的是,有些家長要求她們把飯里的肉帶回家,給還沒有上學的弟弟。

    肉不過是小恩小惠,對于陶竹來說不值一提,但她不希望孩子們養成偷盜行為,因此讓老師把餐飲看的更嚴格一些。

    但與此同時,她實行了獎勵機制。

    隨堂檢測,大考小考,滿足了一定的成績,就可以給她們更多的肉和飯,并且陶竹在全國范圍內的希望小學推廣這一機制。

    山高路遠,未來只有知識的力量會化作堅定的步伐,陪著這些女孩兒們,邁向理想的高臺。

    -

    蔣家年年都會拉出去上財富榜,每年都會想辦法撤下來,因為集團不需要掌權人的名氣來融資。

    過多的曝光和關注,只會帶來麻煩。

    受到蔣俞白處事影響到的陶竹,沒有和任何人說過自己在做的事情。

    在她的任何社交平臺上,也沒有蔣俞白的身影。

    在豪門圈子里,人際關系復雜,比起喜結連理,更像是人員合理分配。

    家中各種內務,以及眾多親朋好友之間的走動和送禮,是需要一個人專門負責打理的。

    豪門里的全職太太,像一個無法培訓的職位般的存在,哪怕是原生家庭殷實的許婉樓,也無法躲過這一點。

    可在這一點上,陶竹和柳書白很像,他們都不是擅長處理這種事的人。

    因此,在蔣俞白和陶竹的小家里,這些事都也都交給了許婉樓。

    逢年過節,生日賀禮,哪些人要走動,哪些人送什么禮,全都由許婉樓打理,而陶竹,可以做任何她想做的事。

    在意識到這件事時,是陶竹迷迷糊糊,午覺剛睡醒的時候。

    孕期嗜睡,她又黏人,要蔣俞白陪著睡。

    冬天暗的早,木質移動桌上,電腦發出淡淡的光,映在蔣俞白沒什么表情的臉上。

    他穿了件柔軟的淺灰色家居服,單手滑動屏幕時,袖口松松地落在小臂處。

    在他那側的落地窗外,正在下鵝毛大雪,天地間被柔軟的白色覆蓋。

    陶竹揉了揉還沒隆起的小腹,真正意義上理解了小確幸這個詞。

    她那不為人知的,不舍得打擾,也不足為外人打擾,但確確實實存在的,小小幸福。

    來自蔣俞白。

    蔣俞白專注工作,本沒發現身邊人醒了,但他剛忙完手頭的事,肩膀上忽然纏上了一條人。

    蔣俞白可真怕了她了,她親起來沒完,真要放肆她親,她能半小時不撒嘴,關鍵是一親起勁兒了,她又得要。

    剛要躲,陶竹忽然在他耳畔說:“我跟你說個秘密?!?

    感覺不像是真有秘密,但她都這么說了,他也就勉強聽一下吧。

    陶竹抱著他,笑嘻嘻地把嘴唇貼在他臉上,編了個秘密說:“我好喜歡你哦。”

    蔣俞白單手摟著她的腰,余光都能看見他翻了個白眼兒。

    陶竹還沒親夠,貼著他的臉又問:“驚不驚喜?”

    蔣俞白面無表情地翻了個白眼。

    陶竹貼著他的臉繼續問:“意不意外?”

    蔣俞白又翻了個白眼,這回翻的有點大,他腦袋都有點暈。

    陶竹還想親,費盡腦汁地繼續思考問題,本來想直接問他喜不喜歡,但是這個問題容易理解成“你喜不喜歡我”,感覺有點道德綁架,于是陶竹貼著他的臉,改成問:“你喜不喜歡這個秘密?”

    蔣俞白垂著眼睛,斜睨了一眼這個好像長在他身上的人,想了想,淡聲說:“喜歡。”

    不知道是不是孕期情緒波動大,本來只是隨意挑起的話題,卻在聽到這個回答后,紅了眼睛。

    好吧,我也喜歡你,這不是秘密。

    你會招財進我,年年歲歲有我。

    -

    那年冬天,當在溫暖的房間讀完又一批從希望小學畢業考上大學的孩子的來信時,陶竹把信收回到木抽屜夾層里,穿著白色羊羔絨拖鞋找到正戴著金邊眼鏡伏案工作的蔣俞白時,在他的頭上發現了一根他的白頭發。

    歲月流逝,他在變老,那年從山區出來,連掃不出碼都緊張的要哭,在廁所里度過1十六歲生日的你女孩,已經脫胎換骨,要當媽媽了。

    因為現在陶竹身體激素受懷孕影響,蔣俞白有一句話,打算留到以后再說。

    他對她不止喜歡。

    人生盡頭,皆是黃土一抔,愛在黃土之上,經年生長,如雜草,如黃金。

    他愿意打破世俗,至死都深情地愛她,他的愛與永恒同在。

    (全文完)

    -

    后記-

    或許出身平凡,或許迷茫顛沛。

    但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起點并不能決定終點。

    人生如塵,盡你所能做好當下,等待未來向你而來,盡你之歡。

    也許不能站在世界之巔,但成為更好的自己也是一件很偉大的事。

    天氣好,或天氣不好。

    冬雪未化,或寒風刺骨。

    世間水火,我們現在就啟程吧。

    加油。

    作者有話說:

    讀者朋友們你們好,一路看到這里辛苦了,《招財進我》號列車已成功抵達終點,非常感謝您的陪伴,也很榮幸您選擇葫祿的文閱讀,葫祿很開心與您共度一段愉快的閱讀之旅,希望我能再次為您提供可閱讀的文字,祝您開心和健康,我們下次連載再見~

    wb:@葫祿。

    -

    感謝在2023-10-11  20:57:08~2023-10-11  23:31:17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安妮亞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在陶竹問過他們之后,排成一排的孩子們也有許多問題想問這個漂亮的姐姐。

    和普通的貧困山區還不一樣,由于大龍山有塌方,除了偶爾會有人來支教之外,很少有外人會來這里。

    他們爭先恐后地問陶竹:“姐姐,你真的是從北京來的嗎?”

    “北京什么樣呀?”

    “姐姐你坐過飛機嗎?摸到云彩了沒?”

    “北京的房子也是這樣的嗎?是不是很高很微風?”

    “北京的人是什么樣的呀?他們高嗎?”

    一個又一個聽起來抽象的問題,問紅了陶竹的眼睛。

    可她耐心的一個個回應——

    “我不是北京來的,我是從繁春去北京的。”

    “北京啊,很大,和大龍山一樣大?!?

    “坐過飛機,但還沒摸過云彩,只是見到過。”

    “北京的房子有的高,有的矮?!?

    “北京人呀——”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陶竹頓了頓,她的目光投向站在一旁的蔣俞白,男人一身簡單的白衣黑褲,一如往昔,站在陽光下,平靜地與她對視,收回視線時,她的聲音哽咽了,“北京和繁春一樣,不過是中國的一座城市而已,那座城市里的人,也都是和我們一樣的普通人。”

    老師出來吹哨子,這是他們的上課鈴。

    學生們一步三回頭,看著從傳說中的北京來的哥哥姐姐,戀戀不舍地走回教室。

    等他們回去上課,陶竹低頭,翻找自己的存款。

    晴天,陽光明媚,蔣俞白走近了,站在她面前,高大的影子斜斜地映射下來,擋住陶竹面前大部分的光。

    看清自己存款上數字的時候,陶竹也聽見了蔣俞白說的話:“你現在想要做的事,大概率沒有正向的收入反饋,還要做嗎?”

    陶竹是個小財迷,這是件人盡皆知的事。

    在大學別人都在戀愛打游戲享受生活的時候,她幾乎是一刻不停地在搞錢。

    從寄人籬下的保姆女兒,到后來可以氣定神閑站在蔣俞白身邊,金錢帶給她太多正向反饋。

    連給別人的祝福,也是獨樹一幟的“祝你招財進寶”。

    換句話說,錢幾乎是她立足于北京,立足于上層社會的安全感來源。

    蔣俞白不是不想讓她做,只是希望她想好。

    因為她想做的事意義重大,不能后悔,也不能后退。

    陶竹明白蔣俞白的意思,她也很清楚她現在想要做的事情,不會帶來收入回報,但是意義重大。

    她曾經非常非常的愛錢,甚至覺得人努力的意義就是賺錢,可無條件的偏愛讓人松弛。讓陶竹在喘息的時候意識到,努力的意義,并不止于此。

    每個人都有夢想。

    不被注意到的山區孩子微不足道的夢想,也是夢想。

    每一個夢想都值得被呵護,即使滄海一粟,步履維艱。

    從山區里走出去的姑娘,被人小心翼翼地呵護著,讓她每一個不值一提的夢想都成真。

    蔣俞白只有一個。

    但是,他一手培養大的女孩兒,可以成為另一個他,讓千萬個平庸的陶竹立于山峰之巔。

    她點頭說:“我想好了?!?

    她想看著一雙雙充滿的眼睛,走出大山。

    只是,陶竹不知道的是,此時此刻,她的眼睛也明亮清澈的,像碎了斑駁的陽光顆粒,充滿希望。

    就是這樣一個瘦弱的女孩,身體蘊含著巨大能量,在無法完全預知未來面對的事情時,依然敢勇敢堅定地去做自己認為對的事。

    攀登時,千錘百煉;登頂時,清醒冷靜。篤定的眼神里,像燒了一團永遠都滅不了的火。

    連愛她,都覺得自豪。

    他們離開學校時將近中午,有個女生追出來。

    這里老師管不了那么嚴格,老師在黑板上寫字時如果有人偷偷跑掉根本抓不回來。

    她有點胖,臉上也被山風吹出起白絲的高原紅褶皺。

    看上去應該有十一二歲了,在希望小學里算是年紀比較大的孩子。

    分明從未相逢,可她看向他們的眼神卻充滿敵意,像是早就結了仇那般:“你們……是來支教的?”

    “不是。”陶竹停下,問道,“怎么了嗎?”

    女生貼著墻,狐疑問:“真不是?”

    這次陶竹沒直接回答,而是思考了一下她的問題,反問道:“是老師不夠了,你希望有人來支教嗎?”

    女生忽然很激動:“不是!我不希望!”

    她從心底厭惡來支教的人。

    支教的老師對他們很好,比這里的老師好,在這里的時候,會拍很多照片,給他們講許多故事,但是他們只會待一段時間,就再也見不到他們了。

    年紀小的學生,會因為他們難過很久很久。

    為了保護更小的孩子,這些大一點的孩子就會帶頭鬧事,鬧到他們的名聲臭了,讓他們永遠不要來這里。

    就像有建立希望小學的人并不是真的為了孩子發展一樣,有些來支教的人,也并不是為了教學。

    有人為了履歷好看,有人為了擴充視野,增加人生的寬度,在人前闊闊而談自己的獨一無二的經歷。

    沒人會真正在意這些孩子。

    孩子們沒有網絡,無處發聲,只能用自己的辦法抵制這些人。

    回到外公外婆家,陶竹一刻未停地聯系了相關人員,撥款到山區希望小學的教育行業。

    希望小學已經有很多了,她的錢并不是用來建立希望小學,而是用來改善各個希望小學的一日三餐。

    如果家長們目光短淺,只能看到眼前的收益,那陶竹就讓他們有眼前的收益。

    孩子們不需要從家里家里帶飯來,只要每天來上學,就有飯吃。

    有飯吃,就給家里省了錢,他們也會愿意讓家里所有的孩子都來上學。

    -

    臨走的時候,陶竹留了一部手機給學校,讓老師能偶爾拍一些視頻給她。

    靠著網絡吃到了第一碗飯的陶竹,早知道該如何把網絡當成工具。

    窮則獨善其身,富則兼濟天下。

    這些山村孩子們的現狀,如果得以在網絡上傳播,他們的現狀一定會比現在好,甚至有可能帶動當地的其他產業。

    她也曾猶豫過,要不要讓老師和孩子們加入直播和自媒體的行業。

    他們身份特殊,上蒼予眾人悲憫之心,他們很容易引起話題,和社會各方面的關注。

    可是后來想了想,還是算了,直播并不是一個可長遠發展的道路。

    曾經的她都會被眼前的利益蒙蔽雙眼,更不要說這些更窮苦的孩子們。

    而且,又如蔣俞白最早告訴她的,當平臺扶持的時候,這些孩子會有更多流量,可當這波流量過去,平臺需要吸引其他用戶時,孩子們就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壤。

    曾經的她有蔣俞白給她托底,可是,這些孩子們沒有。

    只有實業,可以興邦。

    預計中悠閑的大龍山之旅因為陶竹的忽然起意而變得匆匆忙忙,要回北京的那天,家里來了位不速之客。

    那位多給了他三十九塊錢,但是在忙碌中早已經被遺忘的,賣蔬菜的孩子。

    他帶著滿滿一簍子的菜,這次的簍子比他上次背的還大,從后腦勺壓到了他的膝蓋,他小小的身體被大大的菜簍子壓到直不起身。

    伸開手,他的手里還攥著皺皺巴巴的十四塊零錢。

    簍子里是二十五塊錢的菜,加上他帶來的零錢,總共三十九。

    他們兩清。

    把簍子里的菜倒在地上,他背著空簍子,腳步輕快地飛奔下山。

    -

    回到北京,陶竹保持和希望小學老師的聯系。

    都有各自的生活和工作,她們聯系的并不頻繁,然而忽然有一天,陶竹在工作時,接到了老師主動打來的電話。

    去到小學里上課的孩子真的更多了!

    陶竹只是笑了笑,說了聲知道了。

    第二年,老師第二次主動給陶竹打電話。

    告訴她,來上學的女孩子變多了!

    然而不可避免的是,有些家長要求她們把飯里的肉帶回家,給還沒有上學的弟弟。

    肉不過是小恩小惠,對于陶竹來說不值一提,但她不希望孩子們養成偷盜行為,因此讓老師把餐飲看的更嚴格一些。

    但與此同時,她實行了獎勵機制。

    隨堂檢測,大考小考,滿足了一定的成績,就可以給她們更多的肉和飯,并且陶竹在全國范圍內的希望小學推廣這一機制。

    山高路遠,未來只有知識的力量會化作堅定的步伐,陪著這些女孩兒們,邁向理想的高臺。

    -

    蔣家年年都會拉出去上財富榜,每年都會想辦法撤下來,因為集團不需要掌權人的名氣來融資。

    過多的曝光和關注,只會帶來麻煩。

    受到蔣俞白處事影響到的陶竹,沒有和任何人說過自己在做的事情。

    在她的任何社交平臺上,也沒有蔣俞白的身影。

    在豪門圈子里,人際關系復雜,比起喜結連理,更像是人員合理分配。

    家中各種內務,以及眾多親朋好友之間的走動和送禮,是需要一個人專門負責打理的。

    豪門里的全職太太,像一個無法培訓的職位般的存在,哪怕是原生家庭殷實的許婉樓,也無法躲過這一點。

    可在這一點上,陶竹和柳書白很像,他們都不是擅長處理這種事的人。

    因此,在蔣俞白和陶竹的小家里,這些事都也都交給了許婉樓。

    逢年過節,生日賀禮,哪些人要走動,哪些人送什么禮,全都由許婉樓打理,而陶竹,可以做任何她想做的事。

    在意識到這件事時,是陶竹迷迷糊糊,午覺剛睡醒的時候。

    孕期嗜睡,她又黏人,要蔣俞白陪著睡。

    冬天暗的早,木質移動桌上,電腦發出淡淡的光,映在蔣俞白沒什么表情的臉上。

    他穿了件柔軟的淺灰色家居服,單手滑動屏幕時,袖口松松地落在小臂處。

    在他那側的落地窗外,正在下鵝毛大雪,天地間被柔軟的白色覆蓋。

    陶竹揉了揉還沒隆起的小腹,真正意義上理解了小確幸這個詞。

    她那不為人知的,不舍得打擾,也不足為外人打擾,但確確實實存在的,小小幸福。

    來自蔣俞白。

    蔣俞白專注工作,本沒發現身邊人醒了,但他剛忙完手頭的事,肩膀上忽然纏上了一條人。

    蔣俞白可真怕了她了,她親起來沒完,真要放肆她親,她能半小時不撒嘴,關鍵是一親起勁兒了,她又得要。

    剛要躲,陶竹忽然在他耳畔說:“我跟你說個秘密。”

    感覺不像是真有秘密,但她都這么說了,他也就勉強聽一下吧。

    陶竹抱著他,笑嘻嘻地把嘴唇貼在他臉上,編了個秘密說:“我好喜歡你哦?!?

    蔣俞白單手摟著她的腰,余光都能看見他翻了個白眼兒。

    陶竹還沒親夠,貼著他的臉又問:“驚不驚喜?”

    蔣俞白面無表情地翻了個白眼。

    陶竹貼著他的臉繼續問:“意不意外?”

    蔣俞白又翻了個白眼,這回翻的有點大,他腦袋都有點暈。

    陶竹還想親,費盡腦汁地繼續思考問題,本來想直接問他喜不喜歡,但是這個問題容易理解成“你喜不喜歡我”,感覺有點道德綁架,于是陶竹貼著他的臉,改成問:“你喜不喜歡這個秘密?”

    蔣俞白垂著眼睛,斜睨了一眼這個好像長在他身上的人,想了想,淡聲說:“喜歡?!?

    不知道是不是孕期情緒波動大,本來只是隨意挑起的話題,卻在聽到這個回答后,紅了眼睛。

    好吧,我也喜歡你,這不是秘密。

    你會招財進我,年年歲歲有我。

    -

    那年冬天,當在溫暖的房間讀完又一批從希望小學畢業考上大學的孩子的來信時,陶竹把信收回到木抽屜夾層里,穿著白色羊羔絨拖鞋找到正戴著金邊眼鏡伏案工作的蔣俞白時,在他的頭上發現了一根他的白頭發。

    歲月流逝,他在變老,那年從山區出來,連掃不出碼都緊張的要哭,在廁所里度過1十六歲生日的你女孩,已經脫胎換骨,要當媽媽了。

    因為現在陶竹身體激素受懷孕影響,蔣俞白有一句話,打算留到以后再說。

    他對她不止喜歡。

    人生盡頭,皆是黃土一抔,愛在黃土之上,經年生長,如雜草,如黃金。

    他愿意打破世俗,至死都深情地愛她,他的愛與永恒同在。

    (全文完)

    -

    后記-

    或許出身平凡,或許迷茫顛沛。

    但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起點并不能決定終點。

    人生如塵,盡你所能做好當下,等待未來向你而來,盡你之歡。

    也許不能站在世界之巔,但成為更好的自己也是一件很偉大的事。

    天氣好,或天氣不好。

    冬雪未化,或寒風刺骨。

    世間水火,我們現在就啟程吧。

    加油。

    作者有話說:

    讀者朋友們你們好,一路看到這里辛苦了,《招財進我》號列車已成功抵達終點,非常感謝您的陪伴,也很榮幸您選擇葫祿的文閱讀,葫祿很開心與您共度一段愉快的閱讀之旅,希望我能再次為您提供可閱讀的文字,祝您開心和健康,我們下次連載再見~

    wb:@葫祿。

    -

    感謝在2023-10-11  20:57:08~2023-10-11  23:31:17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安妮亞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