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圍魏救趙,千古第一陽謀。 之所以難以破解,并非是因為孫臏計謀多么玄妙無比,而是因為龐涓需要要考慮魏王的安危。 對于龐涓這樣的一個將領來說,倘若將戰局的勝負看得比君王的性命更加重要,那么就算是這一戰他打勝了,日后下場也會極為凄慘。 歷史之上中了這樣計謀的人很多,而且也并非是簡單的帶兵回去就能夠化解危機。 作為統兵的將領,一方面要保證君王的安全,同時也要避免率領大軍直奔王城而帶來的君主猜忌。 其中宋朝的岳飛和明朝的袁崇煥二人可以說均是沒有看透圍魏救趙的精髓,這才導致了下場極為凄慘。 岳飛十二道金牌才班師回朝,對于君王來說自然是已經成為了一個不可控的因素,這必然導致了他站在了君王的對立面。 至于袁崇煥曾經也面臨了同樣的情況,或許是自詡看出了圍魏救趙的陽謀,所以早在當時君王面臨危險的第一時間,他便帶兵直奔皇城而去。 不過也正是因為其率領大軍直奔大軍浩浩蕩蕩沒有任何阻攔的來到皇城,卻也讓君王生出來了忌憚之心,一旦那袁崇煥并非是救君而是要逼宮,到時候又該如何是好? 蘇異雖說在謀略和兵法之上,遠遠遜色這兩位歷史之上的名將,不過前車之鑒后車之師,眼下在自己遇到了這樣的情況過后,他也明白該如何避免發生的危險。 一方面他并沒有徹底放棄眼前的局勢,而是在這南方戰場之上留下來了兵馬,與此同時他也并未率領那武承嗣交給自己控制的三萬大軍,而是選擇調度讓老將婁師德的十萬大軍跟隨自己一同前去長安。 畢竟婁師德是統兵許久的老將,在軍中威望甚高,而且原本就是一介文人的他更是不可能對蘇異這樣的欽差大臣言聽計從,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雙方自然站在了對立面。 對于武則天來說,她也同樣不會擔心因為蘇異和婁師德沆瀣一氣之后再來威脅自己的地位。 這才是蘇異提議要讓自己麾下的兵馬留守江南,而帶著婁師德兵馬援助長安的真實想法。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