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前車之鑒,孫權被罵的很慘,他也該罵,不想著統一就不配當帝王,后世誰敢效仿孫權? 這個鍋誰也不肯背。 項羽寧死不渡江。 他有活著的機會,他選擇死。 真的是無顏再見江東父老嗎? 他可以坐擁江東,他沒有,統一無望,這就是英雄與梟雄的區別。 與其生不如死還不如殺個痛快,面對千軍萬馬又何妨?江東無鼠輩,華夏無鼠輩。 他可以死,他不能讓江東父老背鍋。 孫權差點意思,他讓整個江東背鍋,這也是他挨罵的原因。 不管實力怎么樣,統一這個口號必需喊出,不管打不打得過,必須打。 這就是華夏與歐洲的區別。 一年分不出勝負就十年,十年分不出勝負那就百年。 反正最后一定要統一,不統一誰也別想好。 “出兵吧,他們不能統一咱們幫他們統一。” 李世民給出意見。 他們不統一實在是不好控制,亂七八糟的地方大唐可沒空管。 李世民的智慧可不是老美可比的,他以為分裂阿拉伯是好事。 其實只有合在一起的阿拉伯才是好的阿拉伯。 控制一個人和控制一百人需要的手段可不一樣。 “出兵吧,阿拉伯帝國與大唐的關系是不可破壞的,阿拉伯也不行。” 秦川贊同李世民。 這時候一定要出手。 “多了不用,咱倆帶著五行旗去,有李績配合不會有任何問題。” 李世民擼起袖子,滿眼興奮。 秦川斜了李世民一眼。 “我可是三軍元帥,這種事情要我親自出手?” 秦川才不會出手,不是阿拉伯不配他出手。 是這天下根本就沒有對手。 兵法加上實力,這是天下無敵。 “朕認為朕可以。” 李世民真的好想打一仗。 秦川瞪李世民一眼。 打阿拉伯做什么?有病啊。 阿拉伯那可是能源地,打他那不是有病嗎? 誰挨打不記仇? 戰爭不要輕易開啟,沒有哪個國家能永遠統治世界。 打別的國家是因為他們打過華夏。 打他們秦川心里沒有任何負擔。 阿拉伯不一樣。 李世民老臉一黑。 像個孩子一樣坐在一邊生悶氣。 他心里清楚秦川說的對。 吐蕃就是這樣,秦川當初告訴吐蕃不要打,吐蕃不聽話。 結果呢? 被秦川放血十多年,最后戰死近百萬人。 所有奴隸主被血洗。 本來按照大唐的國策是不會對吐蕃動手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