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 ? 失蹤(下)-《小樓珠玉寒》
第(2/3)頁
“那臣弟就告退了。”
***
自大唐崩亡,汴京開封幾經戰火,城中坊墻大多無存,唯城東太廟附近的‘廣慶坊’坊墻依舊。坊內南側有一座宅院,面向坊墻,西側修有跨院,院墻爬滿翠綠的藤蔓,院中有一棵高大的槐樹,枝葉繁茂,如同撐開的巨傘,樹下,洛寒水負手而立,仰望樹枝,神情若有所思。原來這宅院正是翁牧先行趕到開封,通過牙人花重金購買。洛寒水于廿三日傍晚趕到,便在宅院中落腳下來。
一名箭衛從中庭院門而入,疾步行近,作禮道,“稟莊主,翁長老與客人進入坊門了。”
洛寒水點了點頭,踏著青石路徑向中庭前去,轉過影墻,剛到院門,便見一位年有八旬的僧人隨翁牧現身眼前,忙拱手作禮,“晚輩洛寒水參見大師。”
“慧空見過洛居士。”慧空合什作禮。“久聞洛居士大名,今日得見風釆,老衲幸甚。”
“皇宮大內,晚輩不便前去拜訪,勞煩大師移步前來,唐突之處,還望大師恕罪。”
“阿彌陀佛,能得洛居士邀請,老衲求之不得。”
“大師言重了,請…”
隨著洛寒水領引,慧空進入中廳落座,待箭衛奉茶退下后,洛寒水讓翁牧守在廳門。
“此次前來打擾,恐是要累大師耗費真元了。”洛寒水開門見山,“晚輩想請大師施展神通,尋找犬子下落。”
縱使慧空得道高僧,聞言神色也是大變,“小居士失蹤了嗎?這怎生可能?”
“楚夫人有位弟子,被安南王宮侍衛統領秦初官所害,聽聞他逃去大理鄯闡城,犬子等人就尋去索仇,未料遇上智光,失了行蹤。”
事起復雜,為了不浪費時間,洛寒水只是簡要說了經過。
慧空又是一驚,“智光在鄯闡城?!”
“正是,幸好敝莊唐長老等人分頭行事,才得以將消息傳回,智光他隱在西山圣光寺。”
“罪過,罪過。”慧空合什唱諾一聲佛號,略有遲疑片刻,“洛居士請將左手伸來…”
‘宿命通’神通斷人行蹤,可通過人與物件感應探知,或是與失蹤之人有血緣關系的至親,或是心心相印之人,又或是失蹤之人佩戴多年的玉器。而施展神通之人,是會因此大費精力。
洛寒水立馬將左手置于案上,閉目調息靜氣,慧空伸手一搭他的‘神門穴’,雙目微閉,一道氣機從洛寒水手少陰心經遁入,經督脈,直達眉中天關。
二人靜止不動有一刻時分,慧空將手一松,輕呼一口氣,同時雙目一睜,白眉緊鎖,搖了搖頭,“老衲感知不到小居士…”
話音未落,洛寒水失聲道,“怎會如此?”
“有兩種可能,一,小居士被剝離了地魂,肉身陰陽無衡,二,小居士被困在陰陽無應的陣法之中。”
洛寒水微微點了點頭,“犬子身上的劫道入口已是封堵,智光剝離他地魂已無必要,何況以犬子夫婦加上方幫主之力,智光一己之力,絕難做到將犬子制住,看來應是被他所布陣法所困了。”
慧空吃得一驚,“洛少夫人與方幫主與小居士同行嗎?”
洛寒水點頭道,“正是。”
“洛居士可有洛少夫人的佩戴多年的飾物?”
洛寒水言道,“晚輩是有攜帶,不過‘宿命通’大耗真元,大師再為費神感知,恐是要靜修一兩個月…”
“智光行事難料,為防不測,老衲還是再用功法感知洛少夫人行蹤為好,也使洛居士也所心安。”
洛寒水也心恐智光只困住洛逍遙,而傷了蕭慕云與方常勝,所以也將她的玉鐲帶來,只要慧空感知岀來與洛逍遙一樣,那就斷定三人同時受困。聞言取出玉鐲,遞與慧空,“大師恩情,晚輩記下了。”
慧空右手接過玉鐲,“洛居士大仁大義,老衲理當與洛居士解憂。”言罷,右手一握,閉目運起功法感知,良久之后,睜開雙眼,“阿彌陀佛,看來洛少夫人是與小居士一同受困陣法之中,老衲也是感知不到她的下落。”
洛寒水暗松一口氣,微微點了點頭,沉吟片刻,“晚輩有一事請教大師…”
“洛居士請講。”
“大師可知智光所布的是何陣法?”
慧空思索半晌,“以老衲所見,只是猜斷此陣法隔絕了地脈,使地氣無法上升,與下降的陽氣無法呼應…”
洛寒水眉頭一皺,“除了‘漏盡通’神通才能隔斷陰陽之氣,難道智光也悟了此神通?”
“想要參悟‘漏盡通’神通,絕非易事,智光應是借用了寶典術法之力,若老衲所料不差,他是用‘地脈回塑經’與‘易氣金訣’的術法,布下了奇陣。”
洛寒水猛然想起這兩本道家寶典,點了點頭,“看來當日智苦將這兩本寶典交與大師之前,智光已是抄錄下來或熟記于心…以大師見地,這陣法是否隨時都可以啟閉?”
慧空疑道,“洛居士的意思?”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