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五針 繡龍袍-《天衣》
第(1/3)頁
兩人回廣東會館時,吳門的莊主也見到了沈女紅。三莊主見三繡首,將消息傳達后,高眉娘、沈女紅、梁惠師竟是異地同聲:“繡龍袍!”
沈女紅在吳門繡莊說一不二,其莊主也只負責外界執行,林叔夜與高眉娘同心,高眉娘只說了三個字就彼此會意,只有黃謀心懷暗憂,問道:“龍袍繡片我們自是有準備,但風險會不會太大?”
梁惠師冷笑:“風險縱大,但勝算也最高。”
“哦?怎么說!”
梁惠師道:“按尚衣監的說法,這次斗繡是貴人打分,也就是我們繡的袍服會穿到貴人身上去,貴人滿意了,便給個高分,不滿意了,那自然絀落。”
黃謀點頭:“是。”
“若做出來的衣服,弄到貴人不滿意,那就不用說了,可能走到眼下這個地步的,莫說吳門、凰浦,就算是其它五大繡莊,哪一個不是頂兒尖兒的?又都是憋著心氣使上全力,這樣做出來的衣服,比宮中繡女循規蹈矩做出來的,只會好不會差!因此上,極大可能是八莊出品,全部都能讓貴人滿意——那時候又該怎么定高下呢?”
黃謀眼睛都亮了:“那自然是哪個貴人身份高,他的滿意最值錢了!”
紫禁城中,身份最高的自然是皇帝,只要繡出來的龍袍能得到陛下的首肯,那對手繡成什么樣就都不重要了,到時候不但這一輪的總勝不在話下,甚至就是往后的斗繡都將大有優勢,畢竟已經“簡在帝心”!
“因此這龍袍繡……”
三家繡首,竟是異地同時:“勢在必得!”
凰浦這邊,隨著消息傳開,整個院子也都聳動了,繡娘們等都又是期待,又是擔心,等林叔夜和高眉娘從屋里出來,黎嫂便試探地問:“姑姑,我們要繡什么?”
高眉娘看向林叔夜,林叔夜道:“姑姑定奪。”高眉娘便道:“若是可以,當然是繡龍袍!”
其實眾人早有這個預期了,一時歡喜起來。
喜妹卻道:“可只有一天時間,那來得及嗎?”
高眉娘所傳的繡藝知識里,里頭也有繡龍袍的部分,喜妹雖然還沒學到這一步,但大體知識是聽過一耳朵的,知道繡龍袍是個大工程。
這次的斗繡和別的斗繡不同,顯然是要當場出成品的——像之前比繡龍鱗、比繡鳥羽,那都只是繡一個圖案出來,繡完便是,就算是繡《百花爭艷》或《四季花》,其實也只是繡出主體,如《四季花》要想做成屏風,就還得有下手工接手下一步的工序,這些工序含金量不如繡品主體來得高,卻是費時費力,有時候繡品主體只花了一個晚上,下手工的工序卻要搞一個月——這就涉及到一些特殊材料的處理了。
高眉娘微微一笑:“我們有各種押題,不然那幾十箱東西都是什么?一天成繡問題不大。”
出發之前的幾個月,凰浦為這場斗繡押了各種題目并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其中一個題目必押的那就是繡龍袍,因此凰浦帶進京來的物料之中就有“龍袍繡片”——因龍袍的屬性與別的衣服不同,別的衣服都可以繡好了存起來,只有龍袍不行,誰家敢私藏龍袍啊?那可是意圖造反!因此繡莊準備的是“龍袍繡片”,也就是龍袍尚未完成的部分組件。
當下高眉娘點了將,讓黃娘、李繡奴與自己一起作為繡娘進宮斗繡,黎嫂、梁哥做幫工。林小云叫道:“怎么沒我!”
林叔夜瞪了他一眼:“斗繡的地方是在宮里。怎么沒你你心里沒底么?”
林小云張了張口,隨即明白了,他其實是男兒身,男扮女裝在外頭被發現只是傷風敗俗,如果進宮被發現那風險可就大了。上一次蠶池獻繡,林小云就因為這個原因沒能跟去。林小云差點脫口想說“那我就換男裝進去”但話到嘴邊又咽了下去,他看了辜三妹一眼,心想這事還是再瞞一瞞吧,總得找個更合適的時機才行。
別的繡娘卻不曉得這一點,還以為云娘又做錯了什么被莊主罰了,辜三妹悄悄拉著他手低聲說:“你是不是又闖禍了?別慪,這兩天我陪你。”
高眉娘便帶了幾人進內屋,卻還是道:“云娘也進來聽著。”林小云這才改愁為歡,對辜三妹道了一聲“你等我”跟了進去。
高眉娘坐定后,道:“取天字第一號箱子、天字第二號箱子出來。”
黃娘帶了黎嫂、梁哥,將箱子搬了出來打開,天字第一號果然裝的就是龍袍繡片,而天字第二號則是各種備用的絲綢布帛以及相關工具。
各人圍攏站定,林叔夜也坐在旁邊,一起看向高眉娘。
就聽高眉娘說:“本朝龍袍,自太祖高皇帝起定下規制,至永樂三年改易更定:冠以烏紗為帽,折角向上,名‘翼善冠’;袍為黃色,盤領窄袖,胸前、后背、兩肩各有金織盤龍一;帶用玉;靴以皮。我料冠、帶、靴,都不需要我們配備,我們所要繡者,在于龍袍。”
她一邊說著,一邊拿出天字第一號箱中的龍袍繡片來,一邊解說:“龍袍的制式,自洪武定底、永樂更張之后,大體就沒變過。但大處沒變,細節上卻多增益。其中最要緊的、跟我們關系最大的,便是‘十二章紋’。”
高眉娘說著拿出了那片龍袍繡片,上面卻空空如也什么也沒有。
這種場合自然是林小云開口:“這上面沒有什么章紋啊,用了隱線么?”
“龍袍何等大制,哪里能用‘隱線’這種小道。”高眉娘拍了拍衣面,說:“十二章文不能現在繡的,繡了就是違制。”
她說著,從天字第二號箱子中另外取出一個掛軸來,一展開卻正是十二類圖案,分為四列。
高眉娘讓梁哥拿著掛軸,指著最右第一列道:“此第一類,三圖者,日、月、星辰是也,取‘日月所照、星辰所耀,皆為漢土’之意。”
林叔夜雖多讀詩書,但這龍袍制度也是接觸高眉娘之后才知道的,這圖其實是高眉娘口述他畫下來的,但這時聽她再次解說,仍然不禁暗暗點頭。林小云則脫口贊道:“壯哉!”
“日月星辰,皆神圣高遠,因此繡此三光,不求炫技,而求合‘禮’,日月必須極圓,日則以赤,用紅線,月皎如銀,用白線,星辰排布也必須依制,用五色線。”
她一邊說,一邊手伸了伸,黃娘馬上配合無間地將一塊繡地放在了她手邊,高眉娘針動處,便將剛才講的日月星辰用不同的絲線繡了出來。
講了第一列的繡法之后,高眉娘又指著第二列說:“其下,則為高山、神龍與華蟲:高山者,山河永固之意;神龍者,圣心莫測之意;華蟲者,文華絢美之意。所以到時候繡高山的時候,要展現一個‘穩’字,繡神龍時,要展現一個‘變’字,繡華蟲時,要展現一個‘美’字。”
她一邊說著,同時也用針線繡了高山、神龍和華蟲。
“第三列,為宗彝、藻草和米粉。宗彝者供養先人也,體現的是孝道;藻草者,自身潔凈也,體現的是自省;米粉者帝王當以養天下生民為己任,體現的是仁心。”
她繡了宗彝、藻草和米粉后,跟著繡出了最后三章紋:“第四列,為黻、黼與火。這是帝王的行事之道:黻為兩已相背之形,取引導臣民背惡向善之意;黼就是斧頭,象征君主行事要剛斷果決;火為明亮之意,取帝王行事當光明正大以照天下。”
高眉娘繡完后說:“此十二章紋,繡于龍袍各處,或在其袖,或在其擺,但一定是左右對稱。十二章紋的出現,是永樂以來龍袍制式的第一大變化,你們需好生謹記。”
眾徒一起點頭。
高眉娘繼續說:“龍袍的第二個變化,是衣身由窄逐漸變寬,尤其是孝宗皇帝以后,衣袖變為琵琶袖。先帝正德天子也延續了孝宗皇帝的琵琶袖制式,料來當今皇上應該亦如是。”
“料來?”林小云叫道:“姑姑,你的意思是你是猜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