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一針 沙盤斗繡-《天衣》
第(2/3)頁
高眉娘本因梁惠師之死心情極度壓抑,聽說第三輪斗繡方略已出,這才強打精神,洗了個臉,下樓來聽。
之前兩次斗繡,工部戶部出題的時候都顯得十分隨意,這一回因毛伯溫重視,他擬定方略之后竟令書吏將方略抄寫了七份,分別送后宮皇后、尚衣監以及四個參斗的繡莊,最后一份竟是送進了西苑呈預覽——敢以此非要緊之事驚動九重,也正可看出毛伯溫此刻圣眷之隆。
“這一回竟有文書。”高眉娘心中頗為感動,與林叔夜一起打開,一看之下,兩人同時咦了一聲。
文書竟分三頁。第一頁是一幅圖,其狀如同圍棋而又有不同,一共縱橫十一道,然后順時針轉四十五度,圖下面附著說明:
一,此戰,繡沙盤也。以縱橫十一道為地。
二,交叉處為星點,以最上方為上星點,以最下方為下星點,以最左方為左星點,以最右方為右星點。上星點至左星點為經,十一經之點名曰:“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上星點至右星點為緯,十一緯之點名曰:“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上星點即天無位,下星點即盈十位,左星點即盈無位,右星點即天十位。其余類推。
三,沙盤分天下為四國:楚國在上,以天無-黃無-黃三-天三為界,以地一為都;蜀國在左,以盈無-荒無-荒三-盈三為界,以月一為都;粵國在下,以盈十-盈七-荒十-荒七為界,以月九為都;吳國在右,以天十-天七-黃七-黃十為界,以地九為都;此四界之內,皆為中原腹地,最中央之宙五位為京師。
只看這第一頁,林叔夜與高眉娘同時對望了一眼,都預感這一場斗繡怕是非同小可。便翻開第二頁來。只見第二頁寫道:
既入我兵部斗繡,當演兵法以為之。
勝負:四省繡莊各以楚、蜀、粵、吳為國,先奪京師者勝,先失本國國都者敗。
兵種:兵分三科,步克弩克騎克步。兩軍交戰,被克者加一傷。
兵力:沙盤之上一兵當一萬兵,四國征兵上限各十萬,入中原者加征兵上限,中原征兵上限共十萬。多占一都,則可多擴軍十萬。
交戰:軍隊相鄰以及兵臨城下后,方可宣戰,宣戰需在一棋繡完之后、下一棋起繡之前,未宣戰為相持,一方宣戰即進入戰爭狀態。(圖例:天無之相鄰者為天一、地無、地一,余者類推。)
傷亡:兩兵交戰,若同科,一回合(一傷)輕傷,兩回合(二傷)重傷,三回合(三傷)敗亡。
補給:戰線須連接,兵棋不可脫離兩格及兩個以上落繡,且脫離連接者即脫離補給,脫離補給一格一回合一傷,兩格一回合兩傷,三回合敗亡,后方無敵接者每回合回復一傷。
回合:征兵時以本莊繡完一兵為一回合,對戰時以攻擊方完成攻擊后再次下針征兵為一回合,攻城時以攻城者之一回合為一回合,無兵可征時以完成一次攻擊或攻城為一回合。征將、滅將不得同時行動。同一兵棋,一回合只能行動一次。
攻城:宣布攻城后,一兵攻城,每回合兵與城各一傷,四都五傷則陷,京師七傷則陷。攻城暫停時,城一回合回復二傷。
國破:一旦國破,斗繡暫停,待亡國之繡棋拆完重啟。
看完這一頁,林叔夜與高眉娘同時倒抽一口冷氣,這沙盤斗繡聞所未聞,顯然是毛伯溫自創,光是要看懂規則已是極難,看懂之后再要運用,那自是難上加難了。
林小云湊過來看了一眼,只一眼就叫道:“這都什么鬼!你們誰看得懂?”
李繡奴大感為難,心想若是自己上場,只怕光規則就暈乎哉了。
林叔夜道:“這規則事后要慢慢琢磨,先看下面。”
第三頁就是操作附注了,倒也簡單——
一莊出三人:其一,軍師(負指點行軍之責);其二,征將(負繡兵棋之責);其三,滅將(負拆線繡傷之責)。上場時只三人,允有后備。
繡傷:在敵兵與都城上繡一橫為一傷,二橫為二傷,三橫之后可拆兵。
回復:拆繡傷之線,代表回復。
站位:現場站位,軍師不得下場,滅將不得與征將爭位,不得無禮沖撞。
三頁圖說之外,又附了步弩騎三種兵棋的圖案,圍棋繡的圍棋只是一個凸起圓形,林叔夜和高眉娘原本以為三種兵棋應該只是用弓弩、步甲、馬匹的簡化形狀來代表,不料給出來的圖樣不是工筆畫,而是一塊布上直接繡了三種圖形,繡圖極小,但三個圖形都是武裝部隊:步軍是三個同樣大小的小人佩刀持盾;弩軍是一大兩小背弩箭披皮甲;騎兵倒是只有一人,但卻騎著一匹馬——三款兵棋的圖案設計得十分巧妙,既讓人一眼就看出是那種軍隊,細節處又都不重復。
林小云看了一眼叫道:“這么繁復!”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