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是一篇寫在正式更新前的小論文,免費請大家看。 論點:對酷吏的任用源自于權力代持者對使用權力的代價的厭惡,但任命酷吏就像吸du,酷吏效用的邊際遞減會驅使權力代持者更進一步的選擇那些更敢于賭命的酷吏,這是一個權力博弈下的必然的死亡螺旋,帝國崩塌的宿命就藏于其中。 以古典帝國為模型看待這個論點,很多東西就好寫了,不會限于敏感。 在東西方的古典帝國中,帝國的創始者集合了當時其所處的文明圈、時代最強大的力量,建立了帝國,這些創始人的權力是近乎于無限的。 在英雄史觀下(英雄史觀有其合理性),他們塑造了一切,自然有資格掌握一切。 但問題在于,帝國創始人所塑造的權力體系太過強大,后來的繼承者必然會在代際傳承中漸漸淪為權力的代持者,而非如其先輩一般的權力掌握者。 這一點,我的書中給出了明確且詳實的案例,即,當成總想要成為舉足輕重的領袖時,其必須籠絡那些野心勃勃的合作者。 成總可以與這些合作者博弈,獲得相對的控制權,但他的繼承者大概率是做不到的。 回到古典帝國的敘事模式下,當一個帝國發展到擴張無力,內部利益被既得利益者過度侵蝕,以至于內亂四起時,帝國的名義最高領袖就必須做出應對。 這里要致敬一下階級論了,階級決定立場,這點太犀利了。(個體的背叛屬于大樣本下的必然離散) 古典帝國的名義領袖即最高權力代持者,代持的是統治階級賦予他的權力,但侵蝕國家整體利益平衡的人,往往也是在國家中占據統治地位的群體。 地主、教士、軍頭、官僚,等等,他們的支持,塑造了權力本身。 但他們的貪婪,又動搖著帝國的平衡與穩定。 于是,當帝國的領袖、權力的代持者想要整治不太穩定的局面時,他就很難從既得利益者集團中獲得支持。 或者說,這種支持所要支付的代價太大,大到得不償失。 所以,權力的代持者就不約而同的選擇了任命位卑權重的酷吏。 死亡螺旋,就從這一步開始了。 酷吏的特點是,起步于塵埃,沒有大的背景,但又向往權力的垂憐。 他們選擇向權力代持者效忠,賭上的,是自己的身家性命。 權力代持者找這些人做刀子,可以有效的避免輕易入局使用至高權力的代價。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