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衛生費-《阿Q造反記》
第(2/3)頁
阿Q說錢少少是假的,我本來想叫做錢多多,威風多了,但一個下人嘛,就不合適。
王廷芳說,你不要做下人,我有花帽子給你,你能不能做錢多多?
阿Q說,芳爺,我不是這個意思。
王廷芳說,我就是這個意思,你考慮一下。
說著,他就給阿Q講,按照規矩,巡警局設有內部機構,包括辦公室、行動科、治安科、后勤科、衛生科、風化科、水龍隊等,會稽縣人口近六十萬,上縣,定員五十六人,但縣里只撥發人頭費,五百錢人月,其他經費自籌。
自籌靠商紳拔毛,但會稽素有商紳聯防,養著一支聯防隊,不愿意再出錢養巡警。
至于官司案件違規罰沒,縣衙不放手,巡警無可奈何。
衛生費也不好收。
水龍隊原在戶房,也不愿過來。
巡警就真的成了“巡”警,只做街頭巡邏,和其他不見錢的雜事,見錢的事輪不著嘛。
會稽巡警越做越泄氣,剛開始還有五十來人,陸陸續續的走人,現在只剩下二十來人。
實話說,本事大一點的都走了,走鏢護院去了,也有的上了大南山。
留下來的多是拖家帶口的,養家糊口搞錢為主,巡街辦差倒是副業。
因為巡警五百錢的月俸,只夠買一百斤白米,根本不夠養家小。
會稽巡警局管事的就局長一個,內部科室撐不起來,中層干部一個也沒有,這些人都沒這本事,也沒閑工夫。
都是沒錢惹的禍!
大清巡警制度匆匆出臺,衙門三班六房都在的情況下,重章疊架,巡警本就是個尷尬存在。
如果主官重視,或者某巡警官員大有背景,各方面都賣點面子,巡警也能搞出局面,如山陰縣局。
但現實中,大部分都是會稽縣這樣局面。
其中,南方各省又普遍不如北方。
這種狀況要等民國成立,取消了三班六房以后,才能得以改變。
阿Q不幸碰上這舊時代。
但他沒得選擇。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