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聰慧了的話,也更好,在前幾年先行摸索,等到年限一到,完全可以換人。 還不用傷了誰的顏面,落下一個天家無情的罵名。 一舉好幾得。 “那么。嚴愛卿可有往后的內閣首輔推薦于朕?” 既然嚴嵩這么識趣。 嘉靖也就投桃報李,給他一個舉薦人的情義。 “臣觀察過了,有一屆的科舉,出現了很多的人才,完全稱得上國之棟梁,可惜的是,這些人的性格差距也很大,恐怕都和臣一樣,不是那么完美。” 嚴嵩很難得地說了一句實話。 這句實話,反而讓嘉靖一陣莞爾。 “只要是人,都有各種各樣的毛病,這都不是事,能夠有才能,為我大明出力,才是人才,其他的即便被人吹捧得天花亂墜,朕也是不認可的。” 嘉靖此話一出,就是已經從心底了認可了嚴嵩的勞苦功高。 歷史的偏移,已經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 選擇不同,最后的經過也會大有不同。 “臣多謝皇上贊賞。” 嚴嵩心中暗道。 只這一句話,這一輩子也算是足夠了。 為了大明,雖然談不上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可以足以給自己一個問心無愧了。 “現在說一說,都有哪些人,居然值得嚴愛卿這么肯定。” “是一位當時科舉并不出眾的人,此人名叫海瑞,舉人出身,在二十八年中舉,然后就做了福建南平教諭,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興國知縣,推行清丈、平賦稅,并屢平冤假錯案,打擊貪官污吏,深得民心。” 嚴嵩說起此人,嘉靖在紹興府的時候,也是有所耳聞。 然而,當時那一帶正在變法。 所以也就忽略了過去。 “當時還因為海南黎患不絕,此人上奏了一篇《治黎策》,臣閑暇時通讀了一遍,其中也是有著可取之處的,不過現在······” 嘉靖哈哈一笑。 “現在就用不上了對不對?” 自己的太子,親自去了一趟,還有著戚繼光等人鎮守,那些黎人是吃了熊心豹子膽了,才敢折騰出一些事情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