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中計-《寒門大首輔》
第(2/3)頁
這么多年來,武舉幾乎每年都進行。
但是每年出來的這個武狀元,幾乎都留在京城里面做官了。
對于打仗,對于帶兵,沒有任何的作用。
長此以往,對于這些士兵們也知道,所謂的武舉,也不過是那些權貴弄出來,給自己后代和門生上位的途徑而已。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
對于之前武舉的操作來說,這幾年產出的所謂的武狀元,倒是都在朝為官,其實不僅僅是武狀元,就連排在前面的那些人,也都被朝廷當中的人選去了。
在大康重武輕文的態度之下,很多時候,這種武狀元的選舉,倒是跟之前科舉差不多。
而真正科舉出來的士子,其實很難真正獲得重用。
反倒是因為被那些高官看中,成為了一些駙馬之類的人物,但是說到底,現在這種所謂的武舉,跟原本的計劃是毫不相干的。
所以也才會有了目前的這個認知。
而此時。
在神機營的大帳當中,傅青正在皺眉看著眼前的武舉方案,又提筆改了一下,但還是不滿意。
這一次。
武舉在神機營當中展開,甚至是作為神機營和其他軍營士兵的選拔過程,對于目前的傅青來說,是非常重視的。
而在前不久,五王爺派人送來了這一次武舉的流程,但具體的選拔細節卻交給傅青來設定。
按照五王爺自己的說法。
專業的事情要交給專業的人做。
他對于軍伍當中的情況是不了解的,想讓傅青幫著參謀參謀。
但是這一參謀,就慢慢的參與的多了。
到最后,五王爺索性都把這些東西給交給了傅青。
傅青說了一半,留了一半,也不是個樣子,只能全盤接了過來,好在這也算是傅青重視和擅長的領域,自然是會非常重視。
但是想來想去,總是沒有合適的流程去把人才選出來。
要知道,對武將來說,也分為很多種。
有的擅謀,有的擅戰,有的擅理,有的擅斥。
但想要通過區區的測試就把人給挑選出來,自然是不可能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