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五年計劃-《漢末天子》
第(2/3)頁
“原來如此。”劉協點點頭:“廷尉府也改擴建了,如今廷尉影響力只在長安一地,如今西涼、洛陽、河套之地盡歸朝廷所有,這各地也該建立起類似的府衙來處理民生。”
“以律法來約束兩族?”郭嘉點點頭:“此舉倒是可行。”
“不止如此!”劉協搖搖頭道:“即是我子民,何來羌漢之分,據朕所知,那羌人皆是以山寨為居所,如今西涼缺少人口,何不將這些羌人遷徙出來,一來可以充實我人口,二來,也算是徹底解決了羌漢矛盾。”
“談何容易?”郭嘉搖了搖頭:“語言、風俗,此前曾有人做過此事,但最終,卻鬧得西涼大亂。”
“并非強制。”劉協笑道:“朕是說,讓他們自己求著來學我漢家文化,禮儀。”
看著郭嘉,劉協想了想道:“奉孝,朕有一策,不止羌人,若能成功,氏人、胡人,皆可以此策來治理。”
“陛下請說。”郭嘉想了想,皺眉看向劉協。
“以商貿為例,這羌人需要與漢人交易,比如漢人買一只雞,需要二十錢,而羌人卻要三十錢才能買到,而出售一張獸皮,可得五十錢,但若入了漢籍,就可以得六十錢。”劉協想了想道:“據朕所知,實際上到目前為止,不管是不是如此,實際情況皆為如此,但朝廷可以成立一部,若羌人入了漢籍,便要享受漢民待遇,不得再加以盤剝,更要提供一定的保護。”
“當然,要入我漢籍,首先要會說我漢人語言,甚至可以開設一些學堂,讓愿意加入學堂的羌人前來學習。”劉協笑道。
郭嘉想了想,劉協的方法,類似于當年秦始皇車同軌,書同文,只是相較而言,要懷柔一些,并不強制,而是從人心之上,一點點改變羌人的觀念。
人,最怕的還是對比,劉協并未強制這些羌人一定要遷徙出來,這些人獲得了差別對待之后,會吸引更多的羌人學習漢家文化,一步步融入漢人生活,到最后徹底被同化。
“此中,怕是會引起不少紛爭。”郭嘉看向劉協道:“而且此事若要奏效,少則十年,多則數十年之功。”
還有一點,郭嘉沒說,要保證這一點,朝廷必須始終有著壓制羌人的武力優勢,這就需要朝廷在未來這些年內,始終要有這絕對的強勢,只是天下大亂,諸侯割據,朝廷是否能夠一直保持強勢,這可未必說得準。
再說一句大逆不道的話,若是這其中,劉協發生了什么意外的話,那此前所做的一切,都等于打了水漂,出力不討好,只是這話自然不能說出來,只得委婉的向劉協表達一下自己的意見,這事不是不能做,但現在不太合時宜。
“朕自然知道。”劉協看著郭嘉,笑道:“可以先定一個目標,然后分成幾個階段來做,比如先選一批愿意加入漢籍的強民,來讓羌人自己來感受這種反差,或許得一兩年的時間,然后再將這些羌民逐步引入漢家城池居住,然后琉璃、精鹽這些東西限量向羌族出售,讓他們感受下成為我大漢子民的好處,而后,再讓羌人知道,這些在他們看來,極其珍貴的東西,我漢民卻是家家戶戶,皆可享用。”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