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8章 前因后果-《混在東漢末》
第(2/3)頁
“你早就知道?”
“我早就知道。”
“什么時候知道的?”
“當你把霸訣和與通行版本有別的《太史公書》交給我的時候,我就有些猜想,但真正確定,卻是到虞翻來投。”
“怪不得。”劉元起恍然大悟:“這么說,你早就決定了不恢復項姓?”
劉修點了點頭。
“那我項家這幾百年的辛苦怎么辦?”劉元起寒聲道:“我們已經屈辱的姓了幾百年的劉,還要繼續屈辱下去?”
劉修搖搖頭:“不,你現在就可以改姓項。”
劉元起氣極反笑:“難道你要讓我這么一把年紀,再去生個兒子姓項?”
“這倒不用,我給你準備了一個人。”劉修也笑了起來:“雖然他也不能讓你完全滿意,不過我相信,他應該比我更能滿你的意。”
劉元起眉毛一挑,沉思半晌:“那個小子?”
劉修點點頭。“他讓出帝位,然后改姓項,我會將他安排到邊軍中去,用十年時間來教導他,然后我會用全力支持他,讓他自己打出一片天下。”劉修笑了笑,似乎想起了什么:“他很有信心,與在洛陽做一個不zì yóu的皇帝相比,他寧愿選擇征戰,自己打出一片天地。他已經選定了西域做為開始的地方,并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安排。我很滿意,我希望你也能滿意。”
“西域?”劉元起不屑一顧:“蠻荒之地,有什么好打的。”
“那是因為父親一直盯著中原,卻不知道天外有天。”劉修轉身打開一個柜子,從里面拿出一個金球,輕輕一撥,金球在支架上順滑的滾動起來。金球上鑲著幾片顏sè不同的玉,有青sè的,有白sè的。有黃sè的,五彩斑斕,在燈光的照耀下反shè著柔和的光。劉修伸出手指。轉動的金球嘎然而止。
“這是大漢。”劉修看著手指著的地方,不緊不慢的說道:“正對著你的,就是西方強國羅馬。在大漢和羅馬之間的是貴霜,他們是月氏人的后裔。”他又轉了半圖,“這里是一片尚未開發的處女地,絕不比大漢小,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從中挑一個做為新生的楚國。”
劉元起盯著金球看了半晌,忽然笑道:“你是和我做交易?”
“是的,我想和你做個交易。”劉修道:“相信以父親的眼光,一定看得出來。這是一個雙贏的交易。”
“你為了姓劉,而我和做交易?”
“不是為了姓劉,而是為了百姓。”
“看不出你雖然經學不jīng,卻是個圣人。”劉元起毫不客氣的嘲諷道。
“我不是圣人。”劉修搖搖頭:“圣人不仁,百姓在他們眼里只是芻狗。我是普通人,還有些婦人之仁,僅此而已。”
“如果我不答應呢?”
“我相信父親會答應。”
“你在威脅我?”
“我是在勸告父親。不敢威脅。”劉修頓了頓,又道:“父親jīng于交易,想必對利害得失會看得很清楚,不會為了些虛名拒絕一個雙贏的結局。”他看著劉元起,接著說道:“當然虛名也會有。我會盡快安排人重新楚國史書,依《太史公書》例,為霸王立本紀。我會以追紹前賢的名義,追封項氏后人,我會保留楚王府,并且告訴楚王府的子子孫孫,其實他們姓項。我會把楚國還給項氏,但是你要給我時間。”
劉修一口氣說了很多,眼神死死的盯著劉元起,劉元起雙眼微瞇,一聲不吭。劉修有些緊張的看著他,眼神中有懇求,有期盼,也有些許絕不放棄的堅持。
劉元起沉默了良久,臉sè慢慢的緩和了下來,淡淡的說道:“水開了,殿下是不是給草民項元起倒一杯茶,解解渴?”
劉修長出一口氣,笑容從眼角慢慢綻放開來。“敢不從命。”
滾燙的茶水注入杯中,茶香飄溢開來,父子兩人相對而坐,有一句沒一句的閑聊著。認了命,改了姓,項元起似乎重新煥發了生命,哪怕是談到沉重的話題,心情也輕松了許多。
“小子,我問你件事,你是不是從一開始就知道我是假死?”
“沒有。一開始的確有這樣的想法,不過僅僅是想法而已,不敢確定。”
“那是什么時候確認的?”
“到了洛陽之后。”劉修微微一笑:“作為我親手提拔起來的戲志才,居然那么長時間保持沉默,甚至我本人到了洛陽,他還不來見我,我就覺得其中肯定有問題了。想來想去,能讓他閉嘴的,似乎只有父親大人。”
項元起一愣,不禁輕聲笑了起來:“原來是這里露出了馬腳。我就是怕他泄露機密,才嚴令他不準說,不料他不開口,還是沒能守住秘密。這么說來,你讓協兒詐死改姓,是學我啰?”
“算是吧。”劉修呷著茶,神態輕松的點了點頭。從老爹嘴里得到了不再為了一個姓而鬧得血雨紛紛的承諾,他無形中也輕松了不少。以楚王后裔入繼大宗,對于許多大臣來說并非不可接受,可是如果以項家來代替劉家坐天下,他相信會掀起一場血雨腥風,無數像盧植一樣的人會奮起反抗,不知道要殺多少人才能鎮壓下去。
他處心積慮的準備了那么久,不就是為了這個嗎,他不是什么圣人,可是為了一家恩仇而鬧得天下紛紛,那不符合他的理念。現在得到了老爹的認可,他由衷的感到高興,對老爹的那些怨氣,也莫名的淡了許多。心情輕松了,話題也越說越輕松,如今一切都挑明了,終于有機會向老爹問一些以前他不肯說的機密了。
“項家什么時候改姓劉的?怎么又換到了楚元王一脈中去?”
提到這個問題,項元起的臉sè有些yīn沉,好半天沒有說話。“霸王兵敗,好多項氏族人改姓劉氏,這里面有所謂的功臣,像項伯那樣的叛徒,也有投降劉邦的人。像項佗之流。至于我們,卻是被迫。劉邦雖說尊霸王為王,可是防范甚嚴。百般刁難,那幾年,莫名其妙失蹤、饑寒交迫而死的比比皆是。襄城項家近百口人,不過數年時間就死得干干凈凈,一個不剩。”
“那我們的先人是怎么活下來的?”
“這說起來,也是天命,這就和另外幾個人有關了。”項元起呷了一口茶:“霸王帳下有一對勇將兄弟,兄長叫季布,兄弟叫季心,你知道吧?”
“知道。季布后來投降劉邦了。”
“他投降劉邦,是有原因的。”項元起轉動著茶杯,感慨不已:“那是因為他有個剛出生的小兒,實際上是霸王唯一的子嗣。”他頓了頓,“虞夫人在垓下自刎,你可知為什么?”
“不是說殉情嗎?”
“殉情?”項元起冷笑一聲:“虞夫人劍術驚人,輕身功夫一流。她一直是霸王身邊最鋒利的武器之一,在此大戰之時,她怎么會殉情自殺?她是因為剛剛生育,身體虛弱,不能陪霸王突圍。生怕拖累了他,這才自殺以斷霸王后路。”
劉修愣了半晌:“原來是這樣?”
“虞夫人死后,大王將小兒交給季布,在突圍時,他們在亂軍之中分散。后來項王兵敗,劉邦得知季布帶走了霸王的骨血,全國通緝季布,季布四處逃亡不果,只得投降劉邦,并謊稱那小兒已經暴斃。”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