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生財3有道-《霸蜀》
第(1/3)頁
七月末,蜀漢分布在荊州的細作終于得到準確的消息,曹魏的驃騎將軍司馬懿已經率主力循漢水東下,而吳國的輔國將軍陸遜也在東移,東方似將有大戰。
這個消息比魏霸的消息整整慢了近一個月。
其實這也很正常,細作們只能從外圍打探消息,他們只能等看到敵人的具體行動之后,才能做出反應。而魏霸的消息來源更接近于決策層,遠在外部還沒有任何動作的時候,他就直接從高層獲得了機密。
這還僅僅從一個位于一方重鎮的神經中樞間諜,如果是一個位于洛陽決策層的間諜,那遠在曹魏定計的時候,他就能得到消息,可以提前更多的時間。
提前一兩個月掌握對方的動向,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優勢。
這就是高級間諜和普通間諜的區別。
魏霸給諸葛亮送來的消息,給了諸葛亮一個準備的時間。七月末,就在漢中即將進行秋收的時候,諸葛亮決定發兵。按照之前的計劃,他任命吳懿率領兩萬人留守漢中,同時負責秋收工作,顆粒歸倉,如果前線有需要,他要在第一時間把糧食運到前線。
任命鎮東將軍趙云為偏將,揚武將軍、中監軍鄧芝為副,率領一萬人,出褒斜道,直指郿縣,以為疑兵。經過兩個多月的搶修,當年被曹操燒毀的褒斜道已經修復完畢,可以通行。
任命馬謖率三萬人為前鋒大將,諸葛亮自率主力五萬,共八萬大軍,出陽平關,直奔隴右。
鑒于建議子午谷計劃的魏延父子一個貶,一個死,現在沒有人再敢置疑諸葛亮的方案,只有俯首聽命的份。相比起幾個月前的那一次會議,這一次顯得更加平靜,更加井井有條,甚至有些波瀾不驚,包括吳懿、趙云在內的所有將領只是平靜的接受了命令,沒有表示任何異議。
諸葛亮很滿意。
在大軍出發前,諸葛亮派人把“謫居”南鄭的魏延叫到了沔陽,在外人看來,這是諸葛亮出師之前對魏延的安撫或者威懾,并沒有什么意外。可是魏延卻不這么想,他知道,自己的機會終于來了。
諸葛亮命令魏延率軍萬人,取道子午谷,直奔長安。他的任務是奪取潼關,并堅守潼關,不放曹魏援軍一兵一卒進入關中。至于關中現有的守軍,那就由他的主力來解決,以八萬對兩萬,四倍的兵力優勢,諸葛亮有足夠的自信解決他們,他對魏延的要求只有一個,守住潼關,直到主力趕到。
魏延連連點頭,最后問了一個問題:“丞相估計要多長時間才能到?”
諸葛亮早有計劃,微微一笑:“正常情況下,我在一個月內能趕到,就算有些意外,也不會超過兩個月。”
魏延大喜,拍著胸脯說道:“丞相放心,兩個月內,曹魏不會有一兵一卒進入關中。”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