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鋒芒露-《霸蜀》
第(1/3)頁
魏霸沒有急著讓夏侯徽寫勸降信,在夏侯懋沒有感受到壓力之前,勸降信送出去也沒什么作用。他留下朱壹率領包括二百魏家武卒在內的五百蜀軍,以及五百剛剛投降的魏軍守郿塢,自己和趙云一起帶著近三千人趕到了長安城外,就在昆明池旁扎下大營。
昆明池原是皇家池苑,水面寬廣,又和渭水諸道相通,旁邊還有不少殘存的漢代宮殿,林中有大量的野生動物,也不知道其中有沒有之前皇家林苑里的珍稀動物。在這里扎營,即利于消暑,又方便取水,更重要的是從各地趕來的運糧船可以直接停泊在昆明池中。
在秋收結束,新征的兵趕到之前,魏霸沒有足夠的兵力攻城,只能對長安城保持威懾,讓躲在城里的夏侯懋不敢輕舉妄動。城里只有兩千兵,換了別人,也許敢冒險出城一戰,可是如今夏侯懋是最高統帥,面對城外威名赫赫的蜀中大將趙云以及后起之秀魏霸,他連出城的勇氣都沒有,沒有舉城投降,已經是難能可貴。
魏霸也沒閑著,這次突襲關中,最大的戰利品就是五百多匹戰馬。曹魏有穩定的戰馬來源,所以騎兵比例比較高,一萬人通常會配備一千匹騎兵,這是蜀漢和東吳最眼饞的事。蜀漢目前除了馬家的一千余殘騎之后,大致上只有主將和隨身親衛才配有戰馬,最高多不會超過二十比一,通常是三十比一甚至更低,東吳的情況也差不多。
有了五百多匹戰馬,趙云從自己的部下中挑出了一些有騎術基礎,或者身手比較靈活的人轉作騎兵,先練習騎術。再訓練騎戰。他們每天騎著戰馬,繞著長安城奔馳,既鍛煉了騎術,又兼做巡邏,查看附近三五十里范圍以內的動靜,同時也給城里的夏侯懋增加壓力。
要論騎戰水平,蜀漢和曹魏差距不小,這騎術就是一大困難。以馬代步,和騎著飛奔的馬沖鋒射箭。甚至是與敵人短兵相接,這之間有很大的區別,高超的騎術是必不可少的基礎。趙云說訓練一支真正的騎兵要三五年,其中有一半時間就要用來訓練最基本的騎術。
然而魏霸有絕招,他用了三天的時間。召集工匠,打造了兩千副馬鐙,把這個穿越眾的必殺技獻給了趙云。有了馬鐙的幫助,騎士們的騎術進步明顯快多了,用趙云的話說,有了這件利器的幫助,在三五個月的時間內。這支騎兵只要不與敵人交戰,演練戰術,裝裝門面,是沒有問題的。
趙云訓練騎兵的同時。魏霸還有更重要的事,他讓人伐木,打造攻城器械,其中威力最大的就是拋石機。三國時代就有拋石機。曹操在官渡之戰時曾用拋石機來對付袁紹,因為發石如雷。又稱霹靂車。魏霸對霹靂車又做了改進,最主要的就是把用人力牽引改成了用配備代替。人力牽引不僅需要大量砲手,而且很難保證力量的均衡,對拋石機的準頭影響很大,改用配重來代替人力牽引,可以大幅度的降低勞動強度,提高準確率及射程。
魏霸用了三天時間,先打造了一架拋石機,然后就開始試射,目標就是建章宮和未央宮之間橫跨長安城西城墻的復道。經過一天的調試,隨著砲手們操作越來越熟練,終于有一發石彈擊中了復道。
從一百步外呼嘯而至的石彈擊在復道上,發出一聲震耳欲聾的巨響,木屑飛揚,等塵埃落定,一個黑乎乎的大洞赫然出現守城的魏軍面前。
看著那個大洞,聽著復道吱吱咯咯的呻吟聲,不僅聞訊趕來的夏侯懋嚇得面無人色,幾乎所有的魏軍都出了一身冷汗。他們看看搖搖欲墜的復道,再看看城外忙得熱火朝天的蜀軍,看著一架架初具雛形的拋石機,一個個噤若寒蟬。
一架霹靂車就有這樣的威力,如果上百架霹靂車一起發威,那又是一個怎樣的場面?
仿佛為了進一步打擊魏軍的士氣,魏霸又試了幾發,幾發石彈都射中了復道,堅固的復道在沉重的石彈面前,像是一層薄薄的紙,每一次攻擊,都會留下一個大洞,然后砸入復道下的護城河中,激起幾丈高的水花。
經過十多次打擊,肢零破碎的復道終于支撐不住了,發出一聲巨響,轟然消解,落入護城河中,激起一陣巨浪。浪頭平息之后,飄起東一堆西一堆的木頭,無聲的訴說著霹靂車的殘忍和威力。
復道被打斷,原本連成一體的未央宮和建章宮變成了兩個被隔開的宮殿,對魏軍的士氣也造成了嚴重的打擊。遙遙相望的魏軍雖然看不到遠處同伴的眼神,卻分明感到了相同的絕望氣息。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