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張合有奇計-《霸蜀》
第(2/3)頁
張郃欠身道:“陛下垂詢,臣當竭誠以見。關中四固,高屋建瓴,一旦逆蜀盤踞關中,則可效當年漢高祖故策。是以不得不防。隴右是我大魏鐵騎橫行之基,亦不可須臾有失。只是臣有些想法,想請陛下明鑒。”
曹睿摩挲著手指,遲疑了片刻。他把自己的意思已經說得很明白了,司馬懿入武關,曹真入潼關,以收復關中為第一要務,張郃卻說有想法,顯然是不太同意他這個方略。是聽還是不聽?聽了,前面的所有安排就等于推翻,不聽,這位右將軍張郃是對西部戰區最了解的名將,從武皇帝時代起,他就在關中、漢中一帶作戰,甚至深入到巴蜀,要論西部戰區,還有誰比他有發言權?
曹睿迅速的權衡了一下利弊,點頭道:“右將軍盡請直言。”
“唯,陛下圣明。”張郃再次行禮,接著抬起頭,目光炯炯的看著曹睿,看得曹睿心頭微怒,同時又不由自主的感到一陣安心。他從張郃的目光中看到了強烈的信心。
“陛下,關中有山河之險,又近在肘腋,其危險自不待言。且諸葛亮統大兵在隴右,關中唯有魏延、趙云兩三萬人,似乎奪關中易,而取隴右難。然而臣有不同見解,以為當先取隴右,后取關中。”
曹睿哀嘆一聲,心道這個張郃果然是推翻了自己的方略。他臉色有些難堪,卻還是點了點頭:“請右將軍細說其中原由。”
張郃有意無意的瞟了司馬懿一眼:“陛下,臣如是想,是因為兩個人。”
“哪兩個人?”
“一是逆蜀丞相諸葛亮。二是逆蜀丞相府參軍魏霸。”
曹睿眉頭微微一挑,似乎明白了什么,心頭那微微的惱怒頓時不翼而飛。
“諸葛亮沒有出兵關中,而是出兵隴右,無非是不敢面對我大魏的反擊。未戰而怯,遇敵不前,非良將之才,心志可見一斑。是以雖統大兵在于隴右,卻不過是虛張其勢。隴右震動,也只是安定、南安、天水三郡百姓騷動所致,并非是其兵鋒不可抵擋。而魏霸雖年輕,卻頗有用兵之能,這一點,我想驃騎將軍最有體會。臣聽驃騎將軍說過,子午谷計劃便是出于此人之手,當時我大魏諸多名臣良將皆以為子午谷不可行軍,然而事實擺在面前,正是從子午谷出現的奇兵導致關中迅速失守,潼關也落入魏延之手。由此可見,此人雖然年輕,卻工于心計,深知奇正相依之理。關中兵雖少,攻之不易。”
曹睿瞟了一眼司馬懿,司馬懿頭低得很低,幾乎垂到了胸口,雖然看不到他的表情,卻可以想象他現在的尷尬。司馬懿和張郃一直不和,這一點曹睿是清楚的,也是他有意安排的。主將和副將如果太和諧了,未必就是好事。可是張郃今天當著這么多人的面揭司馬懿的短,這著實有些不夠君子。
曹睿不動聲色的點了點頭:“右將軍的意思是先取隴右,再取關中?”
張郃躬身說道:“陛下圣明。臣雖然沒和魏霸對過陣,但是從此人行事可知,關中取之不易。再者,關中雖然地勢險要,卻缺少人口,逆蜀得到關中,也不可能像當年的漢高祖一樣有稱雄天下之資。相比之下,隴右更加重要。諸葛亮以魏霸入關中,而自取隴右,目的還在于以關中拒我大軍,為他全取隴右爭取時間。或強攻關中,則關中可復,而隴右必失。不若先取隴右,再復關中。”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