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歷史的慣性-《霸蜀》
第(1/3)頁
司馬懿隨即上報天子曹睿,如實的講述了最近幾天的戰事進程。逆蜀已經放棄武關,退守上洛。他正在率領大軍一路追趕,不過追擊的先鋒司馬師不敵逆蜀大將魏霸,中伏受創,三千精騎損失殆盡。這是我用人不明,請陛下處罰。
曹睿隨即下詔安撫司馬懿父子,勝負乃兵家常事。魏霸是逆蜀少有的年輕奇才,不可輕視。他駁回了司馬懿的請罪,要求他勝不驕,敗不餒,穩扎穩打,進軍上洛,并收復關中。
司馬懿對這個結果早有準備,在上疏的時候,他就開始進兵。天子的詔書到達之后,他加快了速度,不過也只是每天增加到六十里,趕到上洛,已經是三天之后的事了。
早在武關大戰之前,魏霸就開始經營上洛。上洛的城防不如武關險要,要防守有更多的不利。不過上洛也有便利之處,那就是離關中更近。穿過城西的冢嶺山,經過藍田關,便可以進入關中平原,各種物資的運輸要方便得多。
而相比之下,司馬懿的大軍輜重要從南陽運來,比從南陽運到武關足足遠了近三百里,無形中就增加了很多消耗。也許這些消耗的增大現在還看不出太大的影響,可是魏霸相信,隨著時間的積累,這些影響將會變得越來越顯著,越來越讓曹魏難以承受,勝利的天平,將會漸漸的向自己傾斜。
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取時間,這是為二十世紀初偉大的民族自救**所證明的偉大思想,是弱者面對強者的正確選擇。
通過武關之戰和這場撤退中的反擊戰,鄧芝對魏霸的懷疑減輕了幾分。在巡視了上洛城外,他很有把握的對魏霸說:“我可以堅守上洛三個月。”
魏霸哈哈大笑:“有三個月足矣。我相信,三個月內,一定會有重大變化。我甚至覺得,變化其實已經開始,只是我們還不知道而已。”
鄧芝也滿意的哈哈大笑。到目前為止,蜀漢出兵已經有三個多月,關中還牢牢的掌握在他們的手中。曹魏雖然全力以赴,看起來雙方的實力差距非常明顯,可是形勢卻未必分明。從南到北,武關道、潼關和蒲坂津還在蜀漢的手中,曹魏除了強攻之外,沒有任何可趁之機,這便是莫大的勝利。曹魏最后就算能夠收復關中,他們也將損失慘重,接下來能不能順勢收復隴右,是個非常值得懷疑的問題。
一旦曹魏損失過大,三方的力量對比發生轉變,互相之間的連合縱橫,就要紛紛登場了。
“不過,我現在最不想收到成都的消息。”鄧芝收起了笑容,憂心沖沖。“成都沒有消息,便是好消息。”
魏霸輕輕的拍著城墻,頜首附和。成都沒有消息,便說明永安一帶沒有戰事發生,東吳沒有行動,至少沒有實質性的背盟,這樣一來,蜀漢就不需要三線作戰。諸葛亮改變計劃,出兵關中,已經讓局勢變得復雜,一旦孫權再背盟,由長江仰攻永安,那蜀漢勢必無法支撐。
所以鄧芝說,成都方向沒有消息,便是好消息。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