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張合料敵-《霸蜀》
第(1/3)頁
張合對這片天空有著不一樣的情感。
四十多年前,剛剛弱冠的他應募討黃巾,后來又從屬冀州牧韓馥,韓馥敗,歸袁紹,破公孫瓚,名列河北四庭柱。官渡之戰,袁紹不聽他的建議,以輕兵救烏巢,結果導致軍糧為曹操所殺。沒有了軍糧,十萬大軍一時崩潰,正在官渡攻擊曹操大營的他和高覽知道大勢已去,只得歸降曹操。
歸降了曹操,雖然曹操很重用他,可是他深知降將的身份敏感,所以謹小慎微,忠心耿耿,不敢有任何大意。經過十多年的奮斗,他終于以自己卓越的用兵才能在曹營再次崛起,與張遼等人并稱五子良將。一晃又是十多年過去了,于禁兵敗,張遼、樂進病死,兩年前,和他最投契的徐晃也死了,曾經叱咤沙場的五子良將只剩下他一個,好生寂寞。
從建安十六年隨武皇帝征馬超算起,他已經在這片天空下征戰了十八年。在這片土地上,他建下了赫赫戰功,獲得了應得的榮耀,由一個雜號將軍升至蕩寇將軍。建安二十四年,夏侯淵意外戰死,漢軍數萬大軍陷于崩潰邊緣,司馬郭淮和督軍杜襲推舉他為軍主,他也出色的完成了任務,撫定軍心,面對劉備的全力攻擊,他堅持到了武皇帝的到來,力挽狂瀾。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那一戰,讓他真正的揚名大魏,能與在合肥大破孫權十萬大軍的張遼并肩。在他自己看來,那一戰是他生來第一次率領數萬大軍**作戰。
到目前為止,那也是僅有的一次。
作為一個降將,在此之前,他都是作為偏將聽命于帳下,不是從屬于武皇帝本人,就是聽命于征西將軍夏侯淵,現在又聽命于大將軍曹真、驃騎將軍司馬懿。
夏侯淵、曹真是宗室,又是久經沙場的宿將,聽命于他們,張合沒有任何想法,可是聽命于司馬懿,讓他在心理上很難接受。司馬懿之所以能有今天,不過是因為他為文皇帝的爭位立下了功勞。那又算什么功勞呢,不過是一些陰謀詭計。到現在為止,張合雖然感激文皇帝的信任,對他的一些舉措,卻頗不以為然,這其中最明顯的就是讓司馬懿將兵。
他懂什么用兵之道?除了打敗諸葛謹的那一次,到目前為止,他幾次用兵不是拖延不前,便是大敗而歸。更可笑的是房陵之戰,他先是草率行事,千里奔襲房陵,然后又頓兵于堅城之下,居然敗在了一個剛剛入仕的年輕人手里。
這簡直是個天大的笑話。
這樣的人,在朝里做做顯貴,說說大話也就罷了,到戰場上逞能,于人于已都沒什么好處。
在這樣的人帳下聽令,是讓他最感到沮喪的一件事。作為一個征戰多年,威名赫赫的名將,最后還要對這樣的一個人俯首聽命,他很失望。
不管你立下了多大的戰功,你的地位,終究還是和你與權貴的親密程度息息相關。戰功,不過是錦上添花罷了。
張合知道這不僅僅是大魏,古往今來,概莫如是。名將是一把鋒利的戰刀,君主須臾不能離,卻又須臾不敢大意。古來名將多橫死,五子良將,先離世的那四個沒有一個是善終,他相信自己也是如此。
出將入相,這只是對于某些人的寫照,比如曹真,比如……司馬懿,對他這種真正的武人來說,出將入相只有夢中有可能出現。
然而張合不在乎,這不是他一個人的命運,這是所有名將的命運。相比于朝堂上的勾心斗角,他更喜歡戰場。只有在戰場上,他才能找到自己的靈魂。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