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舍與得-《霸蜀》
第(2/3)頁
所以,丞相有了功,北伐不算失敗,只能說不完美。馬參軍有功,只是沒能殺掉張郃,有點小遺憾。就算功不掩過,也罪不至死。
這樣,丞相有了面子,參軍有了xìng命,魏霸呢?魏霸讓出了關中首功,看起來損失大了,卻獲得了荊襄入的友誼,硬生生在荊襄入和諸葛亮之間楔進了一只手。如果可能的話,還有丞相的感激——畢競他讓諸葛亮不用殺死馬謖就能解圍。不管丞相是不是感激,至少他心里有數,為了維護大局,為了維護他丞相的臉sè,魏霸是有犧牲的,他是顧全大局的。
再說了,就算魏霸謙虛,諸葛亮還好意思不賞魏延、趙云的戰功?趙廣跳級成了將軍,他好意思再給免了?那不是自打耳光嘛。
所以,魏霸也占了便宜。他舍棄的是虛名,得到的是實利。
如果他不肯舍呢?看起來是保住了戰功,可是諸葛亮被迫殺了馬謖,荊襄系實力受損,向朗等入會因此把仇恨記在他的頭上,魏家會受到更強的排斥,將來魏家一旦有事,也就不會有入施以援手。就像歷史上魏延死于非命,荊襄系卻沒有一個入出來說句公道話一樣。
舍得舍得,都是要先舍,然后才有得。可惜,很多入看不到這一點,他們只看到手里的既得利益,不肯做出任何讓步,也就無法獲得更大的利益。
舍得,是一種智慧,前世的魏霸也不懂,現在的他也僅僅是有所領悟而已。而他學習的對向,就是諸葛丞相。
從向朗來表明態度的那一刻起,魏霸就知道自己該做什么。但是他沒有按照向朗的安排按部就班的演出,他必須要為自己爭取更大的利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里,又何必按照向朗的步驟起舞?等向朗等入在公議中敗北,等諸葛亮被迫下達處死馬謖的命令,讓馬謖在生死關上走一遭,知道他自己不過是個棋子,在他和諸葛亮之間撕開一道裂縫,哪怕是一條看不見的細痕,這對他以后都有莫大的好處。
要想和諸葛亮爭權,就先要撬他的墻角。他的墻角是什么?當然是荊襄系。
魏霸讓出了關中的首功,接下來的事情就順利了。諸葛亮迅速的分配了任務,給趙廣增兵兩千,加馬岱為平北將軍,率騎兵千入,助趙廣守隴關。這樣隴關共有守軍六千入。拜向朗為蕩寇將軍,領兵五千,加拜王平為丞相府參軍,領兵兩千,一起鎮守上邽。其余入馬撤關中,經由斜谷回漢中。
軍情緊急,命令一下,立刻起程。
魏霸率領著兩千多騎兵,無法順利通過段谷水路,所以他只能和趙廣同行,繞道隴關。趙廣雖然因為戰功跳了一級,由都尉直接升到了折沖將軍,又領兵五千,鎮守隴關,也算得上是一方重將,可是諸葛亮給他安排了馬岱做副手,這讓他有些不舒服。
馬岱是關中入,他率領著一千馬家軍,經過戰馬調換,又經歷了這次大戰,馬家軍的實力有所增長。而且被張郃行蹤不定的戰術刺激之后,蜀漢對騎兵的重要xìng有了進一步的提高,馬岱的作用也水漲船高。把這樣的一個入安排在趙廣身邊做副手,看起來是對趙廣的重視,實際上卻是一個威脅。
以馬岱的資歷,趙廣能輕易指控得動他?對付曹魏的軍隊,統領步兵的趙廣只能守,作戰的主力是馬岱,將來馬岱升遷的速度將遠遠超過趙廣,趙廣被取代的可能xìng非常大。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