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風景這邊獨好-《霸蜀》
第(2/3)頁
夏侯玄尷尬的咳了一聲。“射援是關中人。少年成名,也算得上是個人才,到益州也已經很久了,多年前就是博士祭酒,可現在還是個從事中郎,只能做做跑腿的事,我因此說諸葛亮埋沒人才。他就拿杜伯侯的事來反駁我,說我們大魏一樣不會用人……”
在夏侯玄的解釋中,馬車出了南門,越過江橋和夷里橋,沿著檢江一直向西。出了大城,夏侯玄便掀起了車簾,盡情欣賞成都的風光。時值仲夏,成都四周已經是綠樹成蔭,江上帆影如織,人來人往,熱鬧非凡。臨到錦官城的時候,景色更是變得錦色燦然,一匹匹正在江邊濯洗的蜀錦似乎為檢江鑲上了一道錦邊,煞是可愛。
看到漂亮的蜀錦,少女沒心情再聽夏侯玄解釋那些勾心斗角的事了,她伏在車欄上,看著那些燦若星辰的蜀錦,兩眼放光,贊不絕口。夏侯玄看了,不禁暗自嘆惜。
蜀錦是益州特產,即使是在洛陽也是非常受歡迎的上等織物,權貴之家多有派人到成都來購買的,蜀錦已經成了益州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不過在成都這個蜀錦的出產地,蜀錦卻不是隨便就能得到的,諸葛亮把蜀錦收歸國有,除了皇帝賞賜之外,每年只有少數的蜀錦能夠流入市場。因為需求量太大,這些流入市場的蜀錦價格極高,而且有價無市,進一步抬高了蜀錦的價格。盡管價格如此高昂,蜀漢官府發次發售蜀錦還是供不應求,隨著一匹匹蜀錦走出益州,諸葛亮收獲了大量的財賦。
這僅僅是諸葛亮理財的一項措施而已。
年初從關中回來之后,諸葛亮僅僅去永安一段時間,后來襄陽大戰爆發,諸葛亮就回到了成都,一心一意的主持政務。三國之中,魏吳都是動用了大量的兵力來準備襄陽之戰,而蜀漢動用的卻僅僅是房陵駐軍和漢中駐軍,根本沒有從成都調動一兵一卒。相反,諸葛亮從關中回來之后還解散了不少士卒,讓他們回家團聚,正好趕上春耕。
不用說,今年日子最好過的是蜀漢。不管襄陽之戰的結果如何,魏吳兩國的傷亡都不會小,更重要的是大軍集結備戰,必然會影響春耕,耽誤農時。春天不耕,秋天收什么?民以食為天,一年收成不好,很可能要兩年甚至三年才能緩過勁來。
對一心想奪回關中的魏國來說,承受的壓力無疑比吳國還要大。
諸葛亮用兩三萬非嫡系人馬,在襄陽挑起了天下之爭,把魏吳兩國都拖入了戰爭的泥潭,他卻在益州一心一意的恢復生產,彌補北伐帶來的損失。他當年有足夠的底氣不把他這個使者放在眼里。
看著那些繁忙的景象,夏侯玄想到的卻是洛陽的危機。
從出使的那天起,他就知道自己這趟差事難辦,可是他沒想到會這么難辦。他這個洛陽的名士到了成都。居然連諸葛亮的面都見不到,只能陪著故車騎將軍張飛的女兒和孫子玩耍解悶。
這個少年是張飛的孫子張遵,少女則是張飛的次女張星彩。張苞大一些,十二歲,張星彩九歲,可是她的輩份大,每次都用這個法寶把張遵壓得無話可說。有了這兩個孩子的陪伴,偶爾還能去見見夏侯徽,夏侯玄在成都的日子過得其實挺清閑。只是肩負的重任遲遲沒有進展,再好的美景也沒了滋味。
可是主動權不在他的手里,他再著急也沒用,只能老老實實的等著。他還不知道襄陽的戰事如何,不過他相信。皇帝陛下現在一定盼著他帶好消息回去。然而他根本沒有什么好消息帶給皇帝陛下,如果他把成都的見聞都講給皇帝陛下聽,恐怕皇帝陛下會更加難受。
看著那一匹匹蜀錦,夏侯玄愁眉不展。
丞相府內,諸葛亮放下了筆,雙手撐著案,扭了扭脖子。酸脹的脖子發出咯咯的聲音。一股麻酥酥傳遍全身,似乎疲憊都減輕了一些。
“夏侯玄走了?”
射援連忙上前回話:“是,他出城去了,看樣子應該是去了魏家。”
諸葛亮笑了笑。沒有再說什么,射援轉身出去了。諸葛亮重新取過一封公文攤在案上,拿起筆,正準備寫字。忽然又想了什么,轉身對霍弋說道:“他們到哪里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