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細說成都事-《霸蜀》
第(3/3)頁
“成都是益州第一大城,人口眾多。自然也就有很多游食之徒。”關鳳輕聲慢語的解釋起了成都特有的情況。成都的興盛來源以久,從戰國時秦將司馬錯攻蜀開始,成都便是繁盛之地,張儀在此筑城,后來不斷有增修。漢代最盛的時候。成都有七萬戶,近三十余萬人。從劉焉入蜀,成都多次發生兵亂,人口損失不少,可是依然是蜀地當之無愧的第一大城。
這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口在大城里,也就是現在的宮城。
劉備在成都稱帝。以大城為宮城,原來在大城里的那些官府都搬了一部分出去,普通百姓當然更不能留在城里了。雖說朝廷多少給了一些補助,可是損失依然不小。特別是一些家底不怎么殷實的人家,因為這次搬遷,基就處于破產狀態。
除此之外,成都周邊的耕地原就有限。大多數人靠從事工商和服務業為生。諸葛亮當政之后,把大部分工商都收歸朝廷。就算是留下的那些作坊也進行統銷,不能自主經營。朝廷因此控制了大量的財富,迅速穩定了成都的局勢,為他南征北伐奠定了經濟基礎。可是那些原以此為生的百姓卻因此進一步貧困,除了一部分人勉強維持生計之外,不少人也因此成了流民。而這些流民為了能掙一口飯吃,只能到官辦或民辦的作坊里干點零活,做最重的活,卻只能拿最少的報酬,掙扎在生死邊緣。
聽到這里,魏霸突然想起了農民工,也想起了剛剛讀過的《管子》。沒錯,諸葛亮的經濟思想就是以國營經濟為主,所有賺錢的事都抓住政府手里,這樣一來,政府有了足夠的財源,可是百姓卻因此貧困,就像前世的農民工,為經濟的騰飛奉獻了力量,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報酬。
而諸葛亮比一般人強的地方就在于他沒有把那些農民工當作社會不安因素,沒有動用城管去拆他們違章搭建的草棚以保持市容市貌。那些流民還沒有到活不下去的地步,因此也對丞相大人頗有感恩之意。要知道劉備入蜀的時候可是像強盜一樣,把劉焉、劉璋父子積累了多年的財富都分了,險些連周邊的田地、房產都分給諸將,成都經濟因此瀕臨崩潰,物價飛漲。劉巴后來又給出了一個損招,鑄當百大錢,繼續盤剝百姓,劉備因此渡過了難關,成都的經濟卻進一步的惡化,給諸葛亮留下了一個爛攤子,后遺癥到今天還沒有完全消除。諸葛亮用了幾年時間治理成都,沒有造成大亂,已經是非常難得。
“姊姊的意思,是從那些流民中招募部曲?”
關鳳笑了,輕輕的挽起了袖子。“如何,我這個建議值不值得你好好的跟我打一場?”
魏霸一臉苦笑:“不會吧,姊姊,你說了這么說,就是想和我打一場?”
“那你以為我來干什么?”關鳳理所當然的說道:“劉琰要找你的麻煩,又不是要找我的麻煩。沒點好處,我至于這么用心嗎?我還跟你說,這里沒有外人,你要是還不肯出全力,別怪我把你魏家砸個稀巴爛。我倒要看看,到了那時候,你還肯不肯全力以赴。”
魏霸瞪大了眼睛:“我說姊姊,比個武而已,至于這么嚴重嗎?”
關鳳臉上的笑容慢慢淡去,莊嚴肅穆。“武技對你來說可能不足道,對我來說,卻是為數不多的追求,你說至于不至于?”
PS:??第二更到,求月票,求推薦!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