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吾道不孤-《霸蜀》
第(1/3)頁
魏霸對孟子的了解不外乎那么幾句名言: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yín,貧賤不能移。還有就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他對孟子的學說并不了解,對孟子成圣的經過更不清楚。
孟子在宋代以前地位一直不高,亞圣更是無從說起。《孟子》一書在漢代歸在子類,最多只能做入門教程,不算儒家經典,享受不到《chūn秋》、《尚書》之類經典的待遇。jīng通《孟子》的人也不多,像劉熙這樣樂意為《孟子》作注的更少,就連劉熙本人也沒有把孟子抬到和孔子并肩的想法。
不過,漢代的知識分子都有一種以天下為己任的理想,認為這些不僅僅是書本上的學問,而是治國經世之道。他們總想以自己所學的學問來輔佐帝王成就大業,治理天下。劉熙做了一輩子學問,也曾經做過南安太守,如今雖然是一介平民,他的學生在東吳做官的也不少,只是孫權和曹cāo一樣崇尚法家權術,對學問不太重視——或者說他更重視實用的學問,不太重視儒家經典。以民為本這四個字在孫權看來根本就是胡扯。劉熙的幾個弟子在東吳混得并不如意,基本上也就是寫寫文章,做做秘書而已。
劉熙本人對這種狀況未免感到一些無奈,現在突然看到一個如一張白紙般的教育對象,雖然學問很差,卻能接受孟子的思想,甚至對以民為本也非常感興趣,至少不反感,他不免動心。本著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教育家思想,再加上對古文經學泛濫的恐懼,他接受了魏霸的邀請,同意出任交州學堂的大祭酒。
魏霸歪打正著。順利請到了劉熙這樣的大儒,讓身為名士的夏侯玄覺得很無語。
把劉熙請回廣信城,魏霸就看到了風塵仆仆的廖立。廖立雖然有些疲憊,jīng神卻非常亢奮。一見到魏霸就興奮的說道:“將軍果然不負眾望,數月之間便輕取交州,不愧是名將。”
魏霸連忙打住了廖立的吹捧,把劉熙介紹給廖立。廖立非常意外,卻沒有多說什么,他和劉熙客套了幾句。便把魏霸一把拉到一旁,喜不自勝的說道:“好大的一面旗,這下子又讓孫權難受了。”
魏霸不解,這和孫權有什么關系?
“你不知道嗎?”廖立非常奇怪。“劉熙有很多弟子在吳國做官,你把他請來。對那些人來說肯定是一個誘惑。這些人都是善于筆墨文書的人,文章非常jīng彩,對蠱惑人心可是大有一套。將軍你實在是太高明了。”
魏霸大汗。他請劉熙來是為了教化那些蠻子,吸引他們成為漢人,成為交稅的編戶齊民,卻沒有想過和孫權做什么心理戰、輿論戰。聽了廖立這么一說,倒有意外之功。
魏霸把自己的想法對廖立說了。廖立想了想。覺得也有道理。交州的人口雖然趕不上中原腹地的那些大州,可是在中原戰火連綿數十年,人口劇減的情況下,交州的人口還是不少的。如果能把那些蠻子從山里吸引出來,成為編戶,交州的人口至少可以翻上一番,自然可以得到更多的賦稅。也就更有實力。魏霸讓他來交州的書信中已經明言指定他為交州刺史,換句話說。這些編戶將來都是他屬下的百姓,當然是人越多越好。
廖立jīng神抖擻地投入了和交州大族的磋商之中。在這方面,魏霸雖然有點見識,但談判技巧卻遠遠不如廖立。由廖立來做,魏霸肩上的擔子輕松了許多,他可以把主要jīng力放在交州的軍務上。
在這期間,益州的商船趕到了交州,卸下了大量的漆器、蜀錦等貨物,裝上了準備好的大米、珠寶,迅速返回成都。關鳳就搭乘這樣的船離開了交州,趕回成都,去完成魏霸交待給她的任務。
經過半個多月的磋商,廖立成功說服了那些大族,擬定了比較周密的方案,確保蠻子們從山里走出來后不會承擔太重的賦稅。生活有了保證,再加上有劉熙這樣的大儒教育子弟,還有神將的赫赫威名,幾方面的因素綜合起來,受邀而來的蠻子代表們對搬出大山有了濃厚的興趣,都愿意回去和部眾商量,從山里搬出來定居。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