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章 占城稻-《霸蜀》
第(2/3)頁
魏霸眼睛一亮:“從日南來的?”
“嗯,我專門派人到日南、九真一帶去查訪,這種出自林邑的稻子應該符合將軍的要求,耐旱,生長期短,自種至收不過五十余日,而且對土地要求也不高。正適合武陵、零陵一帶山地多的特點。”
魏霸滿意的連連點頭。他是學農業機械的,對良種培育這種事并不精通,知道占城稻的大名,卻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地方引入的,大概也就是越南那一帶。而后世的越南現在還是大漢的交趾、九真和日南三郡,占城稻究竟出自哪個郡,他并不清楚。不過凡事只怕有心,魏霸把這件事交待給了廖立,廖立立刻派人大面積撒網,在三郡尋找符合這種特征的稻種,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把這可能是后世著名的占城稻搞到手了。
“廖公,你這可是立了一大功啊魏霸打趣道:“如果能在荊南和交州全面推廣這種稻,以后這里就是大漢的新糧倉,甚至可能超過成都和漢中。”
“有這么大的潛力?”廖立有些詫異:“這種稻子的產量并不算很高啊,與南郡的一些高產稻比還有所遜色。”
“那些蠻子會種什么地,他們是望天收。”魏霸不以為然:“你不能全按他們的來,要用我們漢人的精耕細作,粗放式經營是不行的。到時候你再看,保證不會讓你失望。廖公,民以食為天,國以農為本,多引進一些高產品種,絕對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將來你廖公會因此這些善政名垂青史的。”
廖立笑了起來。不得不說,名垂青史對讀書人的殺傷力是非常強大的。廖立心情愉快,說笑了一陣,話鋒一轉:“聽說蔣琬來了?”
“嗯,奉丞相之命,來幫我治理泉陵。”魏霸似笑非笑的說道。
“哼!”廖立卻是毫不客氣的嗤之以鼻。他雖然不愿意和諸葛亮撕破臉,更沒有任何不臣之心,但是對這種有可能威脅到他地位的政治斗爭是非常敏感的。“留下他?”
“丞相的命令,我不好反駁,如果他能適任,我估計荊州三郡的政務多少要由他來處理的吧。”魏霸摸著下巴,打量著廖立:“我看丞相的意思,應該是讓我專心軍事。”
“那將軍的意思呢?”廖立反問道。
“我對政務也沒什么興趣。國家多難,唯有武事能平天下。經過臨賀之戰,雖然大軍已經粗具規模,可是離百戰雄師還有一段距離,我的確應該把精力放在軍事上。”
廖立微微一笑,他明白了魏霸的意思。事實上,魏霸目前駐留江南,練兵屯田,而不是揮師北上,策應關中戰場的戰略成為現實,廖立是起了很大作用的。他們可能有很多不同觀點,可是對當前局勢的看法上,他們有共同之處,都認為關中戰場將是一場持久戰,就算魏霸北上,如果沒有穩固的糧食供應,大軍也很難堅持太久,與其如此,不如留在江南,消化剛收復的荊州三郡、交州七郡,同時牽制吳國的兵力,讓諸葛亮能放手和曹睿一搏,分個勝負。
魏霸說要把精力放在軍事上,這當然沒有錯。可是軍民又何嘗能分得一清二楚。魏霸手下的那些蠻兵為什么愿意跟著魏霸打仗,一方面這是神將的威名所致,有精神上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是被迫無奈,有物質上的壓力。他們不跟著魏霸打仗,就只有兩個選擇,要么接受孫權的壓迫,要么躲進深山,茍延殘喘。
在魏霸來之前,他們只有這兩個選擇,現在,魏霸給了他們第三個選擇,雖然和孫權的做法差不多,但是魏霸對他們的盤剝相對較輕,又多方設法,要讓他們過上更好的日子,他們才會趨之若鶩,如影隨從。
所謂民事,其實就是兵事,因為魏霸手下的那三四萬蠻夷兵實際上都是民,不管是誰來理政,首先要保證這三四萬人的穩定。在這一點上,廖立的理解最透徹。
“那將軍就放心的練兵吧,其他的事,交給我來。”廖立聳聳肩,不以為然的一笑:“反正他們都不喜歡我,我再做一次惡人也無妨。”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