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8章 此一時,彼一時-《霸蜀》
第(3/3)頁
……
魏延的劾書比姜維先到了諸葛亮的案頭。
接到魏延的劾書,諸葛亮好半天沒有反應,像一個泥胎木偶般的坐在屋里,一動不動。魏延對姜維的指責,他并不放在心上,他擔心的是既然有大量的魏軍騎兵進入太原,而領軍的又是張合,那姜維攻取壺關的計劃就徹底破產了。雙方的兵力差距不大,但是魏延和姜維不和嚴重的削弱了蜀漢軍的戰斗力,特別是當魏延掌握著幾乎所有的騎兵時。
這個矛盾的根本來源是因為姜維的資歷不夠。他安排姜維做主將,引起了魏延這樣的將軍反感,姜維連續三個月都未能攻克壺關,恐怕也和部下的將領們不肯出力不無關系。不僅是關興這種元勛之后的將領不服姜維,就連張睎這樣沒有背景的將領恐怕也不會對姜維言聽計從,他們雖然不至于明面上反對,但是暗地里使點小手段,那還是很容易的。
他想讓姜維一戰成名,結果卻把姜維推到了力不從心的地步。如果由他親自率領這支大軍攻擊壺關,也許不會出現這個局面。
歸根到底,這還是他的錯。魏延與其說是彈劾姜維無能,不如說是在指責他用人不當,任人唯親。而想這么說的人恐怕也不止魏延一個,只是那些人要么沒有魏延這樣的底氣,要么不像魏延這樣囂張。
洛陽之戰連最后一絲希望也破滅了,輸得一敗涂地,沒有任何戰績可言。除了付出近三萬人的傷亡,大量的糧草輜重之外,唯一的結果就是欠了魏霸一大筆錢,還給了李嚴一個指責的借口。
諸葛亮幾乎已經能想象得到李嚴得意的冷笑。
兩天后,姜維撤出上黨,退守軹關的消息傳到長安,丞相府人心惶惶。長史楊儀、參軍胡濟等聚在一起商議如何承擔這次戰敗的責任。如今丞相府在與大將軍府的較量中節節敗退,如果諸葛亮再把這件事承擔起來,丞相府將更無力對抗大將軍府,勢必造成李嚴實力的進一步膨脹。如今之計,最好的辦法莫過于由姜維來承擔這個責任,如果不夠,那就把吳懿、魏延都加上。總之一句話,必須把諸葛亮本人從其中撇清,以保證丞相府的核心不倒。
這個場景似曾相識,當年隴右之戰時,也是因為這個原因要殺馬謖,結果馬謖被魏霸救了。今天姜維被推到了替罪羊的位置,卻沒有能夠為姜維出頭。
“不能讓姜維承擔主要責任?!敝T葛亮啞著嗓子說:“再說了,面對張合這樣的宿將,面對一萬五千多精騎的追擊,姜維沒有騎兵,能全身而退便是難得。我怎么能因為自己的利益,壞了國家的棟梁?!?
(未完待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