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4章 夫復何求-《霸蜀》
第(2/3)頁
這些年,雖然一直在打仗,可是魏霸用的是荊州、交州自產的糧食,諸葛亮在關中時,主要依靠的也是關中自產的糧食,然后再從魏霸那里調撥一部分——那筆巨額欠款就是這么來的,很少運用益州的儲備,所以益州這些年存了一些糧食,正常供應沒有問題。
可是要出動大軍征戰,那就有問題了。
現在,東線戰場實際上已經歸丞相府指揮,魏霸不肯上交賦稅錢糧,東線戰場的大軍供應要由丞相府來解決。不發生大戰,日常供應有限,丞相府還能支持得住,如果開戰,難免有些吃緊。出于這個考慮,諸葛亮接受顧譚的建議,穩定東線戰場,以守為主,不主動生事,把注意力轉移到西線來。
可是要想在西線有所動作,同樣需要大量的糧食做為后盾。李嚴已經明言,關中儲備有限,不足以發動大戰,如果朝廷要求關中出兵,那就先解決糧食的問題。這當然是李嚴的借口,可是諸葛亮卻沒辦法,因為李嚴堅持那些虧空就是他當年主政關中時候欠下的。
諸葛亮主政關中的時候,因為幾次大戰,消耗的確不小,不僅欠了魏霸一大筆錢,還向關中、漢中的豪強們賒借了不少。當諸葛亮在關中主政的時候,他只是用這些人每年應交的賦稅去逐步抵消,而且只是少收一些,不是完全不收,沒人敢主動向他要。現在李嚴主政關中,卻說要主動還債,所以把每年的收成都用得差不多了。至于是不是真的還了債,只有躬道,也許李嚴真的還了一部分,也許根本沒還,只是和那些豪強統一口徑,拿這個來說事罷了。
不管怎么說,諸葛亮自己理虧,說話底氣就不足。他要想發動大戰,逼李嚴上戰場,多少就要解決一部分糧食問題。
現在,他可以運用的糧食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漢中的儲糧,一部分是益州的儲糧。漢中是關中的備用糧倉,存有一部分糧食,可是數量有限,益州的糧食則需要備荒,同樣也不能輕動。
做事需要錢糧,特別是糧食。錢可以通過各種手段去賺,只要找到一條財源,就可以實現快速增長,糧食生產卻受到田地、人口的限制,不可能無限制的增長。
魏霸之所以有底氣,就是因為他在交州,特別是日南、九真那樣通常意義上的蠻荒之地發現了適合種植水稻的地方,又引進了高產水稻,諸葛亮沒有這樣的便利條件,他只能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想方設法的周轉,也就是俗稱的拆東墻,補西墻。
捉襟見肘,就是諸葛亮此刻的真實寫照。
運用備荒存糧是一件大事。一旦出了事,就算諸葛亮有相父這個帽子也未必扛得住。他沒有敢立刻下決定,只是讓楊儀把相關賬目整理出來,他要再細細斟酌一番。楊儀手腳很麻利,時間不長,就將相關的賬目整理好,送到了諸葛亮的案頭。
深夜,諸葛亮翻看著賬本,長時間的踱著步,冥思苦想,猶豫不決。
黃月英端著參湯走了出來,看了一眼諸葛亮,又看了一眼案上的賬本,輕輕的嘆了一口氣:“夫君,你又何苦如此?”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