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秘書長》
第(2/3)頁
領導們都安排定了,程一路心里也定了些。辦公室里同時安排了三臺車子,作機動用。雖說是長假,但也還有很多的事要處理。常委會有一個紀律,長假期間,不論在哪里,不論什么時候,手機一定要保持暢通,人能夠隨時找到。事實上,對于領導們來說,長假不長假,都是一樣。只是平時的工作更忙些。因為長假,上面的會開得少,下面也就不需要急著一層層地往下傳達。少了會和各種名目的調研,中國的機關工作立即就單純了,也就一下子清凈了。
程一路沒有給其他領導說他自己五一長假的安排。魯胡生曾經打過電話,問他一個人怎么度假,說蔣和川想請秘書長出去走走。這走走的意思,程一路自然懂。這幾年,國家實行長假后,不僅造成了黃金周,創造了假日經濟,同時也派生出了“假日官場經濟”。很多人就瞅準了長假,請領導出去走走,散散心,賞賞風景,高雅,體面。領導不花錢,請的人自然也得到了他們想得到的利益。山山水水間,不僅留下了各級領導的足跡,也不斷地留下了他們對人生的感慨和對生活的贊美。因此,每到長假前,領導們的安排就成了一些人關注的焦點。蔣和川去年長假曾請任懷航書記一家到西北走了一趟。據任懷航書記回來講,看了西北,才知道什么叫蒼涼,才知道什么叫曠達。相比南州這樣的江南城市,西北就是偉岸的丈夫了。
程一路原以為魯胡生一定早已知道吳蘭蘭和老首長要來南州,但聽口氣,好像并不知道,就順便告訴了他。魯胡生在電話里大著嗓子喊:“這個吳蘭蘭,真不像話。這事都不和我說,還是團長好啊!”
晚上,程一路回家打開電腦,就看見張曉玉發過來的郵件,內容主要是告訴他出去旅游應該注意的一些事項,寫得很細,連牙膏牙刷等等,都寫上了。程一路想以張曉玉的打字速度,打這樣的一封信,怕也要兩個小時。心中就有些感動。趕緊回信,告訴她九寨溝去不成了,老首長要來南州。同時,讓她自己和程小路都注意身體。又問問澳洲現在的風景怎樣了,讓她下次也發一點和兒子一起在澳洲的照片過來。說實在話,一個人在家的時候,程一路還真的很想她們了。
程一路和張曉玉結婚時,并不是住在現在這套房子里,而是住在即將要拆遷的濱江大道的那條老街上。老街臨江,大都是明清建筑,古樸典雅。那時,程一路的父親還在,家里種了一院子的花草。一進門,就能聞到各種不同的花香,“四季有花,日日有香”,這是父親在自己屋門上寫的對聯。這些花草,后來隨著父親的故去,也不斷地凋謝了。人說花草有情,程一路算是真的見識了。父親去世后,程一路也從老房子里搬了出來,住到市委宿舍里。先是在處干樓,后來到廳干樓。老房子一直空著,前幾年一個老家的親戚曾借住過。也有人想買它,但程一路根本連想都不想地就回絕了。老房子里不僅僅住過父親母親,也留下過他的童年、少年和他與張曉玉最初生活的溫暖。好像一旦賣了,就沒有了回憶,沒有了根。
現在,老房子終于要拆遷了。而且曾經生活在老街上的程一路,恰恰是拆遷改建工程的常務副組長。這也許就是天意吧!
程一路已經計劃好了老首長來南州后的安排,當然首先是同所有在南州的老部下見面,然后他想安排老首長去一趟南州禪寺,雖然老首長不信佛,但去看看也無妨。如果老首長興趣好,他還想請他到湖西去,到程一路的老家看看。那地方也曾經過戰爭的洗禮,對老首長來說,可能會更親切些。生活問題,他已讓接待處詳細安排,老首長在級別上是大軍區級,即使不搞興師動眾,但到地方來后,由組織出面接待也是理所應當。想到這兒,程一路覺得還是應該把老首長來南州的事,向任懷航書記匯報一下。不然事后問起就被動了。因此,五一節早晨,程一路一起床,就給任懷航打電話,簡單地將事情說了。任懷航對級別問題十分敏感,立即吩咐程一路好好接待,他如果有時間的話,將趕回南州親自陪同。
中午,馮軍和劉卓照提前趕來了,大家就一同在湖海山莊就餐。馮軍和劉卓照都是今年常委換屆的競爭人選,席間大家卻都不說,只談在部隊里的事。魯胡生前前后后,像個勤務兵一般。王志滿跟程一路說到市委剛出臺的優化環境的政策文件,邊開玩笑邊說:“這可真的斷了我們的一條財路。現在是公開保護了。”
“話不能這么說,”程一路打斷道,“那個文件也沒說對違法的要保護。說得很清楚,至于斷了你們的路,說明你們以前走的就不是正路。不是正路卻要罰錢,這只是你們公安的內部規矩。”
“其實,要我說,還不如一切公開了好。一個愿賣,一個愿買,生意兩清,堵也堵不住。你看這些年,這是越堵越多,越堵越猖狂。”劉卓照邊將菜放進嘴里,邊笑說。
程一路笑著,說:“越說越不像話了,有點離譜了。傳出去不好。”他轉過頭問魯胡生,“南日最近形勢如何啊?”
“一派大好。”魯胡生哈哈笑道。
“一派大好?我看也未必。不過蔣和川發了,圈了那么多地,就不得了了。”劉卓照說。
馮軍卻回過頭來,問程一路是不是由他來負責濱江大道的改建,程一路說是,剛定的。馮軍笑著,望著程一路,“這可是個好差事,不行,向懷航書記建議建議,把我調來給你做助手,如何?”
“我可擔當不起。”程一路依然笑著。
“不想要就明說,別打什么官話。”馮軍咋呼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