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〇九章 清州空虛-《宋王》
第(1/3)頁
宋軍的反擊很直接,除了東線對邊界線上的契丹大軍發起進攻之后,在西邊的河套地區也爆發了戰事。
別忘了,西北之地可是宋帝趙昭的龍興之處,那里有他最為牢固的根基,也有最勇猛善戰的西軍將士。
折克行率領府州主力,越過黃河,直接進攻遼國河套天德軍。
黃河九曲,唯富一套,河套地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前是宋、遼和西夏三國之間的交鋒,現在則只有宋遼兩國的比拼。
一旦天德軍頂不住,遼國西部的門戶等若就此洞開,何其危險不言而喻。
這就是耶律浚的短板之處,遼國經歷了女真之亂和耶律乙辛叛亂之后,兵力主要集中在東線和中部。西線相對空虛是不可避免的事實,結果給了宋人可趁之機。
千里馳援是不可能的,現在只能寄希望天德軍能夠頂住宋軍的進攻,然后在東線尋求突破。畢竟宋朝的都城汴京就在正面方向,東邊的整個河北路更是宋朝至關重要的區域。
有得必有失,耶律浚倒也想得明白。
不過宋軍也在東線發動反擊,進攻了遼國控制下邊界隘口,以及易州和涿州等地。
收復燕云十六州之前,首先要收復這兩個地方。其實大宋開國初年,這些地方應該還是在宋軍手中掌握著,但是遼圣宗與承天太后與宋真宗在澶州城下一站后,簽訂了澶淵之盟,邊界線也隨之發生了變化。
平白無故地又丟掉一些故土。由于宋朝防御遼國鐵騎的塘泊主要集中稍微往南的區域內。所以過去的很多年。一直沒想著要收復這兩座城池。
盡管已經過去很多年。但這絕對是一個莫大的恥辱,要知道宋太祖趙匡胤是涿州人。
但是而今,涿州卻在遼國的控制之下。試想一下,大宋皇帝出生祖地被在敵國,這是多么諷刺的事情?此事若是不解決,以后介紹起大宋皇帝,籍貫卻在遼國,絕對無比尷尬。
持續多年的恥辱。趙昭不能忍受,調動大軍猛攻,想要撕開契丹大軍的防線。
不過奇怪的是,瓦橋關這里竟然一直沒有動作,并未見到宋軍的反擊。
耶律浚不禁在想,趙昭到底用的是什么戰術?聲東擊西,出其不意?還是圍魏救趙?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