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孔子身高-《明末球長》
第(2/3)頁
本來以夏允彝的想法,一群怪力亂神的、各種稀奇古怪的傳說的怪人,用類似白蓮教的法子占據帝都,隨后很快就倒行逆施,自相齷齪,自己攻擊殺戮起來,這當然就會帶給南明機會,在他看來,以朝廷堂堂正正之師,太子光明正大的就在帝都活著,直接打過去,那不就是了,到時候……
可是夏允彝他不過是一個舉人,他的陳條送入南京城中之后,便石沉大海,雖說幾位大人將各種天花亂墜的廣開言路之類話每天都說,但那是忽悠皇帝的,真到了自己,那就是一句不搭理這些小人物了,當時帝都的軍威可以說是一個頂峰,莫名其妙的就消滅了帝都的李自成,還有陰謀入關的八旗兵,可以說戰斗達到了最高峰,而要北伐,起碼要準備幾萬大軍,無數錢糧,問題是,誰領兵呢。
誰領兵,面對北方強大的兵峰,都會嘀咕一下,然后看看身后,發現之前給自己工資的南京城,是那么弱雞,為什么不直接揮刀殺回去,自己做皇帝呢。
北伐做不到后,夏允彝與不少人商量,都認為這樣下去是坐以待斃,不能北伐,起碼爭取一個南北對峙,劃江而治吧,但那就意味著必須出擊江淮,所謂守江必守淮,就是如此,北伐的倡議沒人搭理以后,曾經還上書,要求重整江淮一帶的防線,加強編練新軍,打造戰船,防御起來。
正如對江南來說,一旦派出大軍北伐,那么這支軍隊的頭領,面對北伐強敵,以及后方弱雞,做出的最明智選擇,基本上就是直接打回去,自己做皇帝難道不好嗎。
可是那些大臣,雖然也懂這些道理,但是這個提議耗費銀錢太多,根本就是直接扔進了紙簍,對他的提議不了了之,為什么不趁著沒有朝廷,直接下手腐敗腐敗呢,至于積草屯糧打造軍隊,根本就是無稽之談。
可是這幾年多來,夏允彝還是給予了北方的帝都勢力極大的重視,去年夏天的時候,他甚至專程抽出了二十多天時間,親自帶著幾個家奴,化裝成了商販,冒了很大的“風險”潛入到了上海港口區內轉了一小圈。
而這一趟下來,長老會給他所造成的震撼之大,讓夏允彝久久無法平靜,因為他所見到的夏允彝轄地之中的景象,可以說和大明朝控制區的景象有著天地之差,作為宋江府本地人,和不少士人都是朋友,他見聞廣博的很,而更以天下為己任,過去的一些年來走遍了長江南北,可謂是對時下大明各地情況都相當了解,當然知道老百姓過的是什么日子。
崇禎時代,朝廷因為要應付連年不斷增長的軍餉支出,不斷的加餉加賦,自然是把錢壓在了最底層的百姓身上,逼得老百姓入不敷出,不得不棄田而逃,寧可有地不種也要去當流民,再趕上近年來天災不斷,朝廷官府也無力賑濟,甚至視而不見,所以才搞得天下大亂,流民們紛紛揭竿造反,起碼在北方早已糜爛,而南方實際上小規模的造反幾乎沒有停過,幾乎找不到任何老百姓安居樂業的場景了,到處都是流民遍地,到處都是匪盜叢生。
但是讓夏允彝驚訝的是不是港口的那些機器和大船,而是再一次看到了久違的老百姓安居樂業的場景,人人都有活兒干,吃的飯也是非常精細的口糧,這讓他不得不下定決心,今年一定要到北方去看看。
坐著船到達天津后,那現代化的裝修和布置讓他驚訝不已,為了避免上當,只允許他看到那些最好的景致,他在天津待了多日,而附近州縣也去看了,道路兩旁不斷出現的農田之中,種滿了各種作物,由于集村計劃,村子少的多了,而被吸引走的勞動力,也使得農村的人口壓力減小,而更趨向于種植各種經濟作物,夏允彝甚至看到了十幾畝地被用來種植花朵,而問那老農,居然說帝都有人訂購的,價錢還不少。
雖然暗罵帝都的長老們驕奢淫逸,但看著到處都是安詳而安樂的老百姓,或是閑聊說笑,雖然他們依舊穿的是破破爛爛(夏允彝把T恤當做了某種破衣服),但大明時代也是這樣的啊,他見多了沒有衣服的窮人了,可是臉上卻是都有紅潤,健康的很,而下午的時候,一隊快速奔跑的孩子,雖然吵吵鬧鬧,但說明了他們在這里的生活基本上可以得以溫飽,還有余力養活讀書人,比較滿足于現在的這種生活,這在其它地方是萬難見到的景象。
而且讓夏允彝更是詫異的是自從進入帝都控制區之后,便再也看不到任何拖家帶口沿路乞討的流民乞丐,他才記起,傳說中,帝都不許乞討,乞丐都被送到了什么海外之地,而在天津和帝都的一些地方,專門開辟了收容流民的區域,供外面涌入他們控制區的流民暫時安置,然后有專門的人員會施粥給他們,確保他們不再會被餓死,再酌情送到某地進行分流疏散。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