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投降的鄭芝龍-《明末球長》
第(2/3)頁
在這件事上,其實雙方之前也是有過商議的,當時長老會的提出,可以給鄭家2成的東印度公司的股份,鄭家以所有四百料以上的海船入股,作為他們今后行商之用,當然了,得了股份就不要在搞什么海盜和軍隊了,而那些鄭家水卒,則按照他們的意愿決定去留,愿意留在鄭家手下繼續做事的人,可以留下,愿意加入長老會海軍的,則可以接受整編。
鄭芝龍事實上依然不知道自己錯過了一個提升自己社會階級的機會,把自家的地位從帝都政協變成了福建本地區的政協,這樣的騷操作也是極品了。
畢竟現在鄭家投順有點晚,作為懲罰,原來的長老會提出的條件便不能繼續執行了,按照梁存厚的指示,新式海船,給予鄭家的訂單,把原來的額度上大刀一揮裁去一半,原來二百條,現在只給鄭家訂購一百條,而人員方面也僅僅允許鄭家保留三千人,其余的全部交由帝都方面,遣散或者來進行甄選之后另行安置。
鄭芝龍等人對于長老會提出的新方案頗為不滿,但是現如今他們也沒有繼續反抗的余地,只能聽命于安排。
另外梁存厚招鄭芝龍以及鄭家上下受封之人赴帝都,讓他們接接受一下現代化生活的熏陶,以示恩典。
對此鄭家上下頗為擔心,有心想要不去,但是這個時候鄭軍上下軍心已散,無論是多少年的老水手,在見到自家的船,各種多少里,就被人家擊沉,都放棄了任何反抗的欲望。
在長老會的兵鋒之下,鄭芝龍有心想要不去帝都,直接躲到內陸去,但是唐王的失蹤,讓他也非常害怕,哪怕是內陸,難道就絕對安全了?但是這個時候卻找不到一個合適的理由來拒絕,否則的話擺明了就是對抗帝都,不尊新朝,那么接下來到底會發生什么,鄭家上下無法預料。
于是無奈之下,鄭芝龍只得服從命令,表示會盡快赴帝都接受任命,但是在他們家族內部商議之后,鄭芝龍還是學會了中國歷史上無數老油條的絕技,裝病嗎,以之前的戰事受驚為理由,留在泉州坐鎮,以防鄭家上下赴帝都一旦有所變故,他們總算是留下一個后手,做點布置。
田川七左衛門和日本這個點,長老會自然知之甚祥,但是他們不知道的是,對于日本的滲透,甚至比其他地方來的更快。
就在鄭芝龍受命前往帝都的時候,各方對鄭軍的接管也隨即展開,一批批鄭軍奉命放下了武器,被暫時圈管起來,然后分批進行分流遣散,其實這些人的生活水平也就那樣,混個溫飽,收入的大頭,還是變成了鄭家的幾百萬金銀了。為此長老會撥發出了兩百萬元作為遣散費用,并且在臺灣和其他地方安排土地給他們,令其回鄉耕作。
對于鄭家水師方面,長老會采取人船分離的辦法,暫時令鄭家水師兵將全部登岸,離開他們的船只,這些海船,長老會當然毫無興趣,但是改造成運輸船還是可以的,一些不堪作為戰船使用的船只,一部分直接拆除,其余可用的船只則賣給浙江、福建、南直隸沿海商賈,作為今后通海行商之用。
鄭家看準這個機會,又通過出錢贖買的辦法,從中買回了一批原屬于他們的船只,當然了,武器是不能有的了,也不需要,鄭家依然在中日貿易航路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而隨著長老會在技術上的指點,日本也可以找到自己在國際貿易中的比較優勢。
不過長老會也履行了當初的條件,對于原屬于鄭家的財產給予了保護,沒有讓人侵犯鄭家的財產和家族成員,這一點讓鄭家多少放心了許多。
其實長老會內部在鄭芝龍宣布投降之后,對于如何處置鄭芝龍其實是有很大的爭論的,許多人提出來即便是鄭芝龍投降,但是此人也不足為信,即便是不殺,起碼也要將其編管在某座城市里進行監視,一旦發現鄭家再有反心,便立殺無赦。
當然了,大多數人認為,朝廷要講信義,不能對鄭芝龍太過分,采取懷柔手段,逐步的分化鄭家集團,使之今后逐步安分下來。
所謂大國,就是說殺人全家,那就就必須把全家包括小貓小狗殺個干干凈凈,不然誰也瞧不起你。
對這樣的爭論,梁存厚聽罷之后一笑置之,在他看來,鄭家上下此次投降,雖然有很大程度上是被迫的,但本質上只是在思維和制度上,他們不契合長老會推行的社會改造計劃,現在鄭家上下也都基本上看到了長老會的厲害,繼續與我們為敵,他們今后將會在大陸上再無立錐之地,所以完全沒有必要,用什么陰謀的手段來逼迫鄭家就范,難道真的舉家跑路日本?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