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妥協-《斗鸞》
第(2/3)頁
昭宣帝慌忙將他拉住:“好兄弟,你別惱,老大人們一時糊涂了,沒想明白。他們素日都是為百姓著想的好官,又怎會為了權勢名利就不顧百姓死活?”
燕王府一眾人也都紛紛跪求他留下,有幾個武將性情耿直些的,直接就沖文臣那邊罵了:“素日擺出一副大公無私的嘴臉,其實不過是為了私利不顧大局的小人,如今連皇上的意思都敢違了,你們就是禍害,是佞臣!”
幾個老臣有羞愧的,有惱怒的,有臉色發青快要暈過去的,也有心涼的。他們自忖處處為昭宣帝著想,可他自己都拿定主意不聽他們的話了,還說他們老糊涂,他們還能怎么辦呢?只得忍氣應了。他們一應,其他文臣便是心里有不同想法,也不敢吭聲。
宗室王爺們仍舊在大眼瞪小眼,可誰都不出聲,昭宣帝見狀,便高興地道:“這頭一個條件,大家都答應了!好兄弟,還有別的條件么?”王爺們頓時有了吐血的沖動,他們哪里答應了?可別人都不吭聲,他們又不敢開口了。
朱翰之笑笑,道:“第二個條件,倒也簡單,我早已定了親事,是皇兄賜的婚,王叔還答應為我做媒人呢,雖說如今他去了,我又要登基,但萬沒有富貴了便背信棄義的道理。因此。我的皇后人選。一定要是南鄉侯府三姑娘章明鸞,這件事兒,誰也不許多言!”
昭宣帝忙道:“這是自然的。還有誰比三表妹更合適呢?若有人敢說個不字,朕頭一個就不依!”
這一項宗室們是沒看法的,反而還覺得南鄉侯府的幾個兒子雖有兵權,但算不得顯赫。娶了這個皇后,新君也得不了什么助力,倒是件好事。燕王府一眾人等都是聽袁先生的,他就指望著這門姻親日后提攜自己呢。怎會拆了自己的臺?倒是琢磨著要在后宮妃嬪里安插上一兩個自己人才穩當。最后仍舊是文臣們一方有意見:“若懷安侯只是宗室子弟,娶章三姑娘倒也罷了,只是……章三姑娘生母陳氏去年改嫁,只怕于其女名聲上有些妨礙……”
朱翰之冷笑:“難不成你們還要我的妻子不認生母不成?公然教唆人家兒女不孝的,我還是頭一回遇上!你這樣的人,也配做禮部尚書?!”
那官員一窒,冷不妨昭宣帝也發話了:“這事兒朕也知曉的。去年陳夫人改嫁,朕還命人送了賀禮呢,她所嫁的江參將,還曾在建文朝時救過朕的性命,只是他性情正直,不肯受朕的高官厚祿,還是在安南戰事上立了大功,才升到如今的官位上。這樣的武將,正是我大明棟粱!況且我大明律從不曾禁寡婦再嫁。章家也沒說什么,禮部尚書何出此言?”
他這一開口,文臣那邊頓時都萎了,心里再不甘愿,也不敢頂撞他,頂多就是暗中盤算著,再送幾位賢德淑女入宮為妃就是。那章家三姑娘是出了名的潑辣貨,還怕將來沒有理由治她?
誰知他們才有了這個念頭,朱翰之已經將第三個條件說出來了:“我與未婚妻子章氏識于微時。多年來患難與共。早已情深意厚了。我此生只愿得此一妻,再不作他想。妃子什么的就不必了。頂多我答應你們,會跟我的皇后多生幾個孩子就是。若她有什么不測,這皇位我坐下去也沒啥意思。”
這話一出,連昭宣帝都震驚了:“皇弟,你這是何意?!”
只見朱翰之一臉的痛心疾首:“皇兄,你自己遭遇過的事,難道也不明白?當初你的皇后是別人給你定的,如何?后宮幾個妃子,張貴妃還算省事,但也對你多有不敬之處,其余的人,石昭儀也好,王美人(李皇后表妹)也好,哪一個沒給你惹過禍?這都是當初他們嘴里才貌雙全、賢良淑德的好姑娘!我是怕了,這樣的人進了宮,沒事也要鬧出點事兒來!我已經可以想象了,要是今兒我沒說不納妃的話,日后他們必要往我宮里送幾個人,若我和皇后不依,上到祖宗,下到黎民,什么理由都能說出來,若我不納妃,就是對不起祖宗對不起天地!若我納了,少往誰誰屋里寵幸幾回,他們又要跳出來逼我去睡他們的女兒、侄女、外甥女!要是哪個生了兒子,那就更了不得了!無論我跟皇后有多少個嫡子嫡女,他們也會成天說那妃子的兒子多么聰慧,多么適合做太子,于是我的兒子女兒就一個一個死的死,廢的廢。我好好的日子不過,干嘛要叫那些女人害我的骨肉?!”
昭宣帝聽得目瞪口呆,想要勸他,可想想自己,又覺得沒有底氣,嘆道:“可古往今來,就沒聽說過皇帝不納妃的……”
“古往今來,也沒聽說過有皇帝逼著弟弟做皇帝的!”朱翰之哂道,“要是你們都覺得,送幾個賢淑女子進宮做我的妃子,能乖乖待在自己宮里不出門,不惹事,不出現在我們夫妻面前,不生兒女,不爭名位,娘家人不求升官發財,只要占著后宮妃子的位置,省得叫人說我不納妃嬪,那我倒是無所謂。宮里地方大,屋子也多,估計多住幾個人也沒什么。”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