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謚曰明皇帝-《長樂主》
第(2/3)頁
武成二年,也就是今年正月二十三日,宇文毓下令在雍州設置十二個郡。
又在河東設置蒲州,在河北設置虞州,在弘農設置陜州,在正平設置絳州,在宜陽設置熊州,在邵郡設置邵州。
三月時,改雍州刺史為雍州牧,京兆郡守為京兆尹。
以廣業、修城二郡設置康州,在葭蘆郡設置文州。
四月,從長安分出萬年縣,治所設在京城。
一系列行政改制,且先不對地方治政有沒有效果,單從局外人角度看著,就知道宇文毓費了不少心思。
還是那句話,宇文護既然能默許,那就明他也認為宇文毓此番并非胡鬧。
還是有點好處的。
所以這部分群臣,從各個方面剖析宇文毓的文武政略,認為應該謚號曰明皇帝。
照臨四方曰明;譖訴不行曰明;思慮果遠曰明;保民耆艾曰明;任賢致遠曰明。
謚號明皇帝,這其中的褒揚之意就多了去了。
但是,除了這兩撮臣子,還有一部分人,不知道是怎么想的,覺得應該給宇文毓上個惡謚。
像是靈皇帝,或者是幽皇帝這種。
不勤成名曰靈,死而志成曰靈,死見神能曰靈,亂而不損曰靈,好祭鬼怪曰靈。
壅遏不通曰幽,動祭亂常曰幽,暴民殘義曰幽。
這部分臣子不提也罷
反正宇文護還沒有厭惡宇文毓到了要給他上個惡謚的地步。
宇文毓的謚號,最終是宇文護和宇文邕一同敲定的。
來有趣,宇文護先問了問宇文邕的意見和看法。
他問宇文邕,應該給宇文毓上個什么謚號好。
宇文邕仍舊是沉默寡言的樣子,將這個問題又拋給了宇文護。
宇文邕的意思是,宇文護既為大冢宰、晉國公,那理應也有權力定奪宇文毓的謚號問題。
他自己沒有什么意見。
還群臣們的都有道理。
宇文護聽聞之后大笑。
但卻并非是嘲笑、譏諷的笑,反而有些旁人看不透的心情在里面。
宇文邕沒有去看宇文護的表情,完話就只一個人垂下頭,好似對后續的結果并沒有什么期待和盼望。
一副什么都不在意,什么都不關心的模樣。
到最后還是宇文護松了口,他出的話倒很是震驚了一番人。
他就謚曰明罷。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