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陳橋兵變(上)-《逆宋》
第(3/3)頁
扯遠了。
看著趙匡胤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樣,柴宗訓說到:“朕記得皇考曾言:天日大寒,朕于宮中食珍膳,深愧無功于民而坐享天祿,既然不能躬耕而食,惟當親冒矢石為民除害,差可自安耳。”
“皇上。”雖然搬出了柴榮,但趙匡胤還欲再勸。
柴宗訓擺擺手:“朕意已決,當繼承皇考之志。此次便要辛苦卿了,他日回京,朕自有重賞。”
此時韓通已到,行過叩拜禮后,柴宗訓直接說到:“韓卿家,此次遼人寇邊,朕欲與趙卿家親自邊關查看敵情,汴梁城防務,全權交托與你。”
皇帝隨隨便便就要離京,作為臣子的韓通自然要勸。
“卿不必勸,”柴宗訓直接阻止了他:“朕有一言叮囑,此事一定要保密。防務需外松內緊,保證一切如常。城外禁軍廂軍,無論散兵,或成群結隊,敢入城者,一律折其足。同時更要嚴防城內守軍與城外勾結,各緊要之處必須放上可靠之人。”
趙匡胤的鼻翼動了一下。
他的親軍已然調出城去,如果汴梁防務加強,兵變成功的幾率將大大降低。
而這也是柴宗訓玩的一個平衡,畢竟重生回來不久,韓通雖然在兵變中準備抵抗,但究竟有多忠心,誰也不知道。
這個時代又不講什么忠君愛國仁義道德,手里有兵的都想當皇帝。
現在趙匡胤在外,韓通在內,相互制衡,誰都不敢輕舉妄動。
論起實力來,雖然趙匡胤要強得多,但只要不放他和大軍會合,暫且先渡過這次危機,以后再想辦法慢慢瓦解。
柴宗訓提筆刷刷刷的寫了一道旨意:“朕離京后,你將此旨意傳與范師相,另于禁軍中選派幾個身手矯健者,此行就充作商旅,多則一月,少則十日,朕定當回京。”
讓柴宗訓單獨和趙匡胤出去,他可是不敢的,趙匡胤一只手指頭就能捻死他。
身在皇城,皇權最大,趙匡胤見事不可違,便躬身到:“皇上,容臣回家一趟,家中老母已抱恙多時,若此次前往遼地遷延,老母不幸離世,臣將抱憾終身。”
放你回去豈不是縱虎歸山?
而且趙匡胤的老母杜夫人,可是個有大格局,足智多謀的女人,趙家的江山,大半是她謀劃下來的。
柴宗訓又歪著頭:“趙卿家,非是朕不欲你盡孝,只是卿此行若露了行跡,反倒不美。想我幽云各州子民苦遼人久矣,此次如能出其不意探得遼人山川風物,朕決意將遼國從地球上抹去。”
“地球?”趙匡胤疑惑的看著這個七歲的小孩子。
昨日以前,感覺他連完整的話都說不了幾句,怎么今兒思維便這么清晰,甚至剛才還目露兇光?
“啊,”柴宗訓急忙掩飾到:“朕的意思是,繼承皇考遺志,恢復漢唐故地。”
“皇上有此大志,臣敢不竭死力。”韓通適時的跪下拍了個馬屁,趙匡胤不得不跟著跪下。
柴宗訓站起身來,他不知道出了皇城將要面對的是什么,但倉促之間也唯有此策。
“好了,準備準備,這就出發吧。”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