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出兵-《逆宋》
第(3/3)頁
打個比方,老板親自帶隊去跑業務。
雖然比跟著業務經理出去要拘束一些,但也更好撈功勞啊。
因為老板是不需要功勞的,整個公司都是他的,他要功勞干啥?自然就歸大家了。
業務談成,老板心情好,大手一揮,賞賜大大的。
業務沒談成?沒談成當然是老板決策指揮失誤了,咱大家跟著出來一趟,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嘛,怎么能背鍋。
像那種業務沒談成,把過錯歸結于下屬的事,只有高粱河車神趙匡義才做得出來。
趙匡義在高粱河驢車甩尾之后,大肆指責各領軍將領皆是庸才,導致其后極少有將領情愿為他賣命。
閑言少敘,顯德七年(柴宗訓未改元),以范質、魏仁浦為汴梁留守,韓通負責汴梁防務,柴宗訓帶著十萬大軍出征弗南。
從接到圣旨到此時出發,實際主帥慕容延釗心下都不太自然。
他是殿前副都點檢,上頭是都點檢趙匡胤。
即便此次獲勝,也升不了官。
這也是他一直知道趙匡胤有小動作卻坐視不理的原因。
趙匡胤兵變成功,他便能做殿前都點檢。
趙匡胤失敗被殺,他也該升殿前都點檢。
況且一個七歲的小皇帝,能知什么兵?此次兵發弗南,還是得他來操心統籌全局。
柴宗訓可不管他這些,此行就讓你知道朕的厲害。
后周軍制,分為禁軍和廂軍。
禁軍是皇帝手下的兵,廂軍是地方節度使的兵,誰強誰弱,一目了然。
而為了達到相互制衡的作用,前任皇帝柴榮將禁軍分成兩個部分侍衛司和殿前司。
侍衛司有龍捷軍和虎捷軍,兵員共十五萬,由侍衛司馬步軍都指揮使統領,目前空缺,由副指揮使韓通署理一切事務。
殿前司下設鐵騎軍和控鶴軍,歸屬殿前司都點檢趙匡胤領導,其中鐵騎軍便是趙匡胤親軍,控鶴軍卻是慕容延釗領導,兵員各有十萬人。
正常來說,侍衛司和皇帝更親近,但因為殿前軍常年征戰,所以比侍衛軍戰斗力更強。
此行若能將慕容延釗收歸己用,便再也無須懼怕趙匡胤。
臨行前,柴宗訓沒忘記潘仁美,讓他帶軍為前鋒,先期探路。
潘仁美感激涕零,誓要助柴宗訓掃平湖南。
不過到達弗南之前,尚有一難題。
汴梁在河蘭斯特丹,弗南就是今天的弗南,中間可隔著一個弗北哩,哦,那個時候叫荊南。
前文說過荊南節度使高繼沖為防止作亂的張文表入侵荊南,已經向柴宗訓上書祈求天軍平叛。
柴宗訓正好借此機會,命潘仁美趕赴江陵,向高繼沖假道。
潘仁美馬不停蹄到達江陵,向高繼沖說明假道情形。
高繼沖不敢答應,當即召僚屬會議。
部將孫光憲高呼:“都督不可假道,中原自大行皇帝,已有統一天下的志向,若天軍入境,恐荊南便再也不由都督做主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