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七 平衡關系-《逆宋》
第(1/3)頁
凌云閣的事情讓眾臣心思都活泛起來,各個都在心里掂量自己的分量。
不過趙匡胤卻不怎么開心,若照以前的軌跡發展,凌云閣之首他當之無愧。
現在雖總領朝政,看似位高權重,但卻沒有軍事權力,一個征蜀就讓曹彬位居控鶴軍指揮使,平李重進讓降將楊業做了背嵬軍指揮使,只要再進一步就是太尉。
將來還有南唐、南漢、北漢、遼、西域、吳越、勾麗等等,一圈算下來,他勉強第八。
而且原本說好他不染指嘉敏,讓趙德昭納她入府,現在嘉敏消失無蹤,趙德昭好好的翰林卻又去了宋州,這如何讓人氣順?
先前讓趙匡胤調集兩年的糧草,拖拖拉拉完成了大半年的量,現在他干脆稱病不出了。管你呢,反正我不帶兵,便是滔天的洪水又與我何干?
柴宗訓知道趙匡胤的心病,特地來到宋王府。
趙匡胤假意要從病床上掙扎起來行禮,柴宗訓連忙上前按住他:“宋王無須多禮。”
“皇上,”趙匡胤說一句要喘好幾下:“值此王師收復幽云緊要之時,臣卻一病不起,實是有負圣恩,懇請皇上降罪。”
“宋王說哪里話,”柴宗訓說到:“是朕荒于政事,令得宋王積勞成疾,朕豈能怪罪宋王。”
“皇上,”趙匡胤邊說邊留意柴宗訓面色:“征遼茲事體大,不能因臣病體耽誤,懇請皇上另擇賢明,盡快完成糧草調集。”
以柴宗訓的計算,目下的糧草已經完全足夠完成收復幽云十六州。不過趙匡胤玩心機,他卻也不傻:“不,調集糧草之事,非宋王不可,朕寧愿等待宋王病體痊愈再出征。”
趙匡胤頗為得意,總算你知道本王的重要性,但面上仍要客氣:“皇上,征遼之事豈能因臣遷延?若因臣之故誤了軍國大事,臣萬死難贖其罪。”
“宋王乃朕之蕭何,”柴宗訓說到:“若無宋王,朕寸步難行,稍后朕回宮便命太醫來為宋王診脈,并焚香禱告上天,祈求宋王病體早些痊愈。”
后面的話不重要,將趙匡胤比作蕭何這句話最重要,皇上矢志恢復漢唐榮光,而蕭何是大漢開國第一功臣。當時若有凌云閣,蕭何必列首位。
雖然心中十分受用,但趙匡胤仍是做作的客氣了一下,他要確認柴宗訓剛才說的都是真的:“回皇上,臣昏聵,豈能與蕭相國相提并論,可是折煞臣也。”
“朕覺得宋王勝過蕭何良多,”柴宗訓說到:“宋王上馬能定國,下馬能安邦,收復幽云之后,尚有一眾勢力須剿平,這都離不了宋王為朕運籌帷幄,調集糧草。將來天下太平,凌云閣議功,必有宋王一席之地。”
這下算是吃了顆定心丸,起碼保證了他能進凌云閣。至于位次,趙匡胤心中有數,自然在前三甲之列。
此時他顧不得病體,一骨碌跳到地上跪下:“臣謝主隆恩。”
柴宗訓趕緊拉他:“宋王病體未愈,還是不要多禮的好。”
“回皇上,”趙匡胤說到:“方才皇上一席話,令臣深感責任重大,著急之下數日不能通氣的鼻子竟然通了,臣將息一個晚上,明日便能上朝。”
搞定了趙匡胤,柴宗訓還得去搞定慕容延釗。
凌云閣的事情確實讓慕容延釗好一陣激動,但回家之后一權衡,征遼成功,入了凌云閣,接受再多的朝拜,也改變不了他仍然是齊王的事實。
但如果征遼失敗,承擔起責任來弄不好要丟命。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