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七 解決糧食問題-《逆宋》
第(1/3)頁
豪強世家雖然沒落,但在朝中卻仍與不少大臣有聯絡。
孫光璐說了幾句好話,就被送去與死在遼人鐵蹄下的冤魂聯系,朝堂上再也沒人敢說什么。
不過私底下,仍有人找曹翰說情。
曹翰一直因為當日未接手銀行,以至于魏仁浦勞累過度被氣死而內疚,而這些人正是導致魏仁浦薨逝的元兇,曹翰豈肯放過。
況曹翰正是在征幽云與遼人對戰時被一路提拔,他可是領教過遼人的兇殘。這些人為了保住利益而送給遼人軍費,讓遼軍攻打幽州,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曹翰雖沒有趙德昭那般陰毒,但戰場上血見得多了,用起刑來也絲毫不手軟,很快便將案情查了個水落石出,并派出都察院的御史們全國各地跑,去查抄幾大世家的財產。
這天柴宗訓正在部署銀行下一階段的工作,趙匡胤卻遞上一封奏折。
原來是翰林學士馮平彈劾曹翰,逢迎媚上,喪失人倫,竟將幾大世家的祭田都盡行抄沒。
這里面有個說法,祭田是祖上留下來的,用以埋葬族中先輩。
一般的豪強世家,旁系繁多,有發達的,也有落魄的。
發達的人便會在祖墳旁邊購置田產讓落魄的居住,平時維持香火,節日則合族祭祀,用以維系整個家族。
雖是家主,但這祭田卻屬于合族,并不是某一人的。
還有個講究,仁孝治天下,只要這一族沒有死絕,就得讓人家的祖宗有個安息之地。
就是死絕,也最好不要動人家的祖墳。
不是民間傳說有四大缺德么,挖絕戶墳,踹寡婦門,吃月子乃,打瞎子罵啞巴人。
柴宗訓的旨意是夷滅六族,可不是將這些世家大族盡行夷滅,就算滅了族,挖絕戶墳可是第一大缺德。
雖是敵人,但柴宗訓也不愿做得太過分,但他還是不爽的問了一句:“馮平很閑么?拼音和簡化字搞得怎么樣了?怎么還有時間管別人的祖墳?”
趙匡胤對到:“回皇上,有活字印刷術助力,拼音和簡化字已基本推廣全國。”
“所以馮平就有時間管閑事了?”柴宗訓淡淡到:“將他和曹翰二人招來,朕要問問怎么回事。”
二人一同來到大殿,柴宗訓問到:“曹卿,聽說你刨了世家大族的祖墳?”
“皇上,臣沒有。”曹翰辯到:“臣即便再恨這些人,也不至于做出此等大傷圣德的事。”
馮平說到:“你將祭田充公,又將各族人盡行遣散,不出數年,其祖墳無人修繕,必被塵土淹沒,與刨墳無異。”
曹翰有些不爽:“馮學士,本官知你瀛洲馮氏世代詩書傳家,那本官倒要問問,馮學士可知你八輩兒祖宗葬在何處?”
這句像是罵人的話倒真把馮平給問著了,中唐以來的亂世,莫說八輩,就是五輩祖宗都不一定知道埋在哪里。
“曹蘭憲,”馮平忿忿到:“本官不知祖宗葬在何處是因為戰亂,可如今太平盛世,豈有刨人祖墳的道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