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六 實質計劃-《逆宋》
第(2/3)頁
樊若水對到:“蘇公子,助蘇祿建造學堂,改革官制,建立律法這些,都須耗費大量精力。”
“這些事情,訂立盟約后派幾個禮部官員前來即可,雖是援建,但中原只參謀,并不做具體實事,蘇祿也不會允許中原實際插手。”柴宗訓淡淡到:“所以我們并不吃虧。”
樊若水諫到:“可中原也沒有撈到實際的好處,且建造學堂,不得花錢么?”
“中原好處大大的,”柴宗訓笑到:“蘇祿人富裕起來,對于生活品質的要求就會更高,可他的技術落后,那些提高生活品質的東西,只有從中原采買。要知道蘇祿三群島,總共有近四百島嶼,一個島上一萬人,就是四百萬人,這得是多大的消費市場?”
雖然不太明白消費市場是什么東西,不過這個道理三人還是明白的。中原一次投資,以后永享收益,蘇祿人還會對中原感恩戴德。
這莫不是傳說中的被人賣了還替人數錢?這一招可比慕容德豐分銀不得出海要高明得多。
“至于建學堂花錢,”柴宗訓繼續說到:“我還怕他不要哩,到時候正好在蘇祿開銀行,向其提供低息貸款,其他巧計,學得越多約好,這樣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將中原紙幣在蘇祿推廣開。”
曹翰略有擔憂:“大周如此富饒,官辦學堂都很少,蘇祿這么窮,貸款建學堂后怕是還不起哦。”
“蘇祿與中原的貿易不是做得很好么,”柴宗訓說到:“可以以關稅作為抵押。”
“可他賴賬怎么辦?”曹翰說到:“這五千艦隊,恐怕還是得留在蘇祿。”
柴宗訓笑到:“曹大人多慮啦,只要蘇祿使用中原紙幣,就等于經濟命脈被中原掌握,他賴的是帳嗎?那是紙,不過造作局多加印一些而已,要懲治他,易如反掌。”
三人陷入沉思,這似乎是個非常完美的計劃,不過樊若水還是找出了其中的漏洞:“蘇公子,即便蘇祿使用中原紙幣,可他境內的銀子一直還在,恐怕還是難傷到他吧。”
柴宗訓笑到:“我敢保證,只要蘇祿發展起來,這些銀子很快就歸中原。”
樊若水追問到:“為什么?”
“此事暫且保密,”柴宗訓神秘一笑:“到時候你們就會知道的啦。”
曹翰仍是不放心:“艦隊既已來到蘇祿,其實留下來也并無妨害,且還須防著那西王鬧事。”
“不行,”柴宗訓解釋道:“先前我就說過,眼光要長遠一些,不能只有蘇祿。我聽說再往南一些的爪哇,十倍于蘇祿,往東也有琉球,也比蘇祿只大不小,還有柔佛、泥國等島。”
“我天朝自有天朝的氣度,豈可派兵踏足他國王土?只要不惜一切代價將蘇祿發展起來,海外諸國必爭相效仿與中原締結盟約。這些可都是消費市場,是錢哪。”
“要是駐軍蘇祿,以訛傳訛令海外諸國誤以為我中原侵占蘇祿,由此對中原有了防備,豈非得不償失?”
曹翰還有最后一個擔憂:“蘇公子,蘇祿得了火炮后,若是仿制,我中原技術豈不是要外流?”
柴宗訓笑到:“蘇祿若能仿制出火炮來,也不至于要中原援建了。”
“蘇祿是造不出,可遼人的冶鐵技術并不差,若他賣給遼人呢?”
“你不會以為在蘇祿建個銀行,就真的只是銀行吧。”柴宗訓說到:“再說這么好的東西,東王怎會賣給遼人?況且這里面還有個時間差,等遼人拿到火炮,造作局說不定已做出更新一代,打得更遠更準的火炮。”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