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五 防御對策-《逆宋》
第(2/3)頁
所謂螟蛉子,說的是石敬瑭認爹的事,耶律休哥駁到:“大王,先是時中原一盤散沙,戰亂頻仍,所以我大遼才有機會占有幽云十六州。”
“然現在中原早已一統,國力勝出大遼太多,以目下境況,大遼唯有依靠天時地利防守,方為取勝之道。”
“我大遼竟淪落到如此地步啦?想當年我大遼鐵騎馳騁中原是何等威風?”耶律斜軫頗不服氣:“如今中原雖有火炮,卻不擅機動,而我大遼鐵騎的強項便是機動。只須出城于野外與周師決戰,以己之長攻彼之短,必能大破周師。”
“倘轉為消極防御,只能坐視中原越發強大,一點點蠶食大遼。大遼逐漸弱勢,直至最后為中原所滅。”
“大王理解錯本王的意思了,”耶律休哥辯駁到:“本王所說防守,并非被動挨打,而是充分利用我大遼國土縱深,周師來攻,百姓輜重可退往大漠,大遼鐵騎則沿途不斷騷擾周之糧道。”
“如此往復幾次,即便中原國力再強盛,也會被我拖垮。一旦時機成熟,大遼鐵騎便可越過長城,肆意馳騁中原,豈不快哉。”
“妙,妙,”耶律賢撫掌到:“休哥大王退敵之策甚為精妙,完全符合我大遼國情,也甚合朕意,傳旨…”
“皇上且慢,”一個頗是俊逸的中青年男子忽地開口打斷耶律賢,此人正是遼國北院樞密使韓德讓,別名耶律隆運。
先前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軫討論時,韓德讓一直盯著沙盤,以大周國力,早具備征遼的實力,卻一直放任不管。便連愛將楊延平遭遇算計失蹤,也僅僅是‘只誅長海,旁人不問’,其中必有隱情。
“德讓有何本奏?”耶律賢問到。
“回皇上,”韓德讓說到:“中原皇帝自即位以來,四出征討,向來算無遺策。況其手下曹彬、楊業等輩,皆是能征慣戰之士,似休哥大王方才所言避其鋒芒,堅壁清野退守之策,臣以為,中原皇帝早已料到,也有應對之策。”
“你什么意思?”耶律斜軫瞬間變了臉色:“我等智謀不如中原皇帝?”
雖和耶律休哥有分歧,但這屬于內部矛盾,而韓德讓可是漢人,耶律斜軫接著說到:“似你這般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就該梟首祭旗。”
“誒,”耶律賢說到:“斜軫大王,且聽德讓把話說完。”
韓德讓看著耶律斜軫,淡淡到:“斜軫大王莫非忘了當年高梁河之戰?那一戰失我大遼十五萬精銳,幽云十六州也從此易主,大遼鐵騎馳騁中原之路,就此被斬斷。”
“你到底什么意思?”耶律斜軫怒喝到。
耶律休哥說到:“許你打敗仗,就不許人說么?”
耶律斜軫眼睛瞪得似銅鈴:“當年高梁河,休哥大王也在。”
韓德讓忙說到:“今日舊事重提,非為揭丑,只為提醒兩位大王,對待周師,須得慎之又慎。”
耶律休哥是北院大王,韓德讓是樞密使,倆人本就是搭檔。
“以德讓之見,該當如何?”耶律休哥問到。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