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〇二 下雨-《逆宋》
第(1/3)頁
呼延贊生怕蕭氏皇后的三天再戰是什么緩兵之計,下令胡富貴和周水清加強城內城外排查,一定要小心謹慎,防止耶律休哥趁此機會迂回到側翼。
按呼延贊的想法,將火炮架設于城頭,待蕭氏再來,只須不停開炮,便可令她的孤穩斡魯朵全軍覆沒,但符昭一定要在戰場上光明正大的打敗蕭氏,令她不得不作罷。
錦州城內,方才損失近兩萬大軍,令遼主耶律賢痛心不已。
“就沒有什么能擋住周師火銃么?”
蕭氏依舊戴著面紗,坐在一旁低頭似在傷心,又似在思索。
“回皇上,”耶律休哥說到:“周師火銃威力巨大,而我軍將士所著護甲太過單薄,實在難以抵擋。如今急造厚甲恐來不及,只得另覓他途。”
耶律賢又問到:“休哥,你的伏兵何時出擊?”
“回皇上,”耶律休哥說到:“須待周師攻打錦州,臣才能自腹背給予其致命一擊。”
說到周師攻打錦州,耶律賢轉頭看著蕭氏:“皇后,朕聽戰場回來的人說,中原皇帝要與大遼議和?”
耶律休哥自是不信:“皇上,如今周師在我境內高歌猛進,大有一副勢不可擋的模樣,怎會主動求和?”
耶律賢未置可否,轉頭輕喚到:“皇后,皇后?”
“啊,”蕭氏反應過來,忙解釋到:“臣妾方才苦思破敵之策,以至入迷,怠慢了皇上,請皇上恕罪。”
“朕怎會怪罪皇后,”耶律賢說到:“這許多年,若非有皇后支持朕,朕怕是早就垮了。只是不知皇后對中原議和之事如何看待?”
蕭氏猶豫許久,開口到:“回皇上,此事在援救錦州途中臣妾便有耳聞,雖中原目前在兩軍交戰中占了優勢,但戰線牽連太廣,中原亦恐力有不逮。何況他打下這許多地方,須得有人駐守,否則待他退兵,我大遼又可卷土重來。所以中原皇帝想要議和,并不奇怪。”
“只是臣妾聽說,中原皇帝所提議和條件異常苛刻,所以并未將此事奏與皇上。”
耶律賢問到:“既是主動議和,條件能苛刻到哪里去?”
蕭氏說到:“回皇上,中原皇帝要求大遼歸還龍源府以下遼東故地。”
“萬萬不可,”耶律休哥呼到:“皇上,中原攻占幽云,我大遼糧倉失了一半,倘再割讓遼東,我大遼糧倉盡失,天下百姓又要回到祖先那種茹毛飲血的日子。大遼將會一蹶不振,等著最終為中原吞并。”
蕭氏說了一句:“目下拼死抵抗,也只是徒增大遼勇士死傷而已。韓德讓已在安州設法仿制中原火炮火銃,不如暫且退去,待大遼也有了火炮火銃之后,再來奪城池不遲。”
“娘娘,”耶律休哥說到:“臣想過了,周師火炮火銃雖利,但其填充之火藥最忌潮濕,只要等一個雨天,臣管保將周師殺得片甲不留。”
耶律賢喜到:“休哥既有此計,何不早說,害朕一直憂心忡忡,差點答應了中原的議和條件。”
蕭氏勸到:“皇上,即便一個雨天休哥大王將周師打退,可中原國力實強過遼太多,如今這場大丈,已讓百姓不堪重負,倘周師去而復返,大遼怕仍是堅持不住。”
“不如暫且退去,回到草原休養生息,一旦韓德讓火炮火銃研制成功,我大遼鐵騎便可卷土重來。”
耶律賢思慮一會:“周師毀我宗社,如今大軍進發至錦州卻遲遲不動,各宗室已頗有微詞,倘還要割地方能求和,宗室必不答應,不如等休哥再試一試,倘能打退周師一次再議和,也算對宗室有個交代。”
見到符昭打了勝仗,劉廷趕緊趕回遼口,將戰事添油加醋的說了一遍。
根據安州城里得到的消息,韓德讓正在設法冶煉火炮火銃,根本沒去錦州。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