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六 火車-《逆宋》
第(2/3)頁
還好造作局的道具不少,柴宗訓拿了兩段長鐵鋪在地上,隨后找了幾個輪子讓人扶住,一塊木板搭上去。
“看到沒有,就是這樣,”柴宗訓開口到:“以蒸氣推動車輪在軌道上行駛,拉動后面的車廂。簡單點說,就是將馬車換為蒸氣車。”
沈英問到:“皇上,既是將動力換成蒸氣,何必要下面的軌道呢?”
柴宗訓解釋到:“因為這樣更省力,而且這樣的車造出來,大的長有一里,須得有專用軌道。”
“長有一里?”沈英想了想:“皇上,那得需要多大的蒸氣頭?”
“如果有專用軌道,其實也很省力的,”柴宗訓說到:“以碎石鋪地,再墊以枕木,將軌道架設上去,每節車廂長約五十尺,以蒸氣拉動,如此運力將大大超過漕運,也會節省很多人力和沿途消耗。”
何輝在心中默默計算一會:“皇上,臣覺得倒可以一試,不如且辟一僻靜地方,鋪設十里軌道,看看可行否。”
“對嘛,”柴宗訓點頭到:“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倘能將此機車研制出來,創舉絕不下于輪船,屆時朕再與卿等議功。”
所謂幾家歡喜幾家愁,這邊廂屯田造鐵路開慶功宴,那邊王治帶著一萬多殘兵敗將灰溜溜的回到高句麗。
倘非周師只追到國境線便放棄,這一趟怕是要全軍覆沒,而這個時候高句麗皇帝王伷才剛剛拿到王治上奏的捷報,正在廷議該如何賞賜。
看到這一萬多殘兵敗將,王伷有些不敢相信:“九弟,怎會如此?”
王治撲通一聲跪倒在地:“皇上,臣對不起你,誰能想到那中原反應過來之后會殘暴如此,臣毫無還手之力,以至于連周師軍士在哪都沒看到,就有士卒成片成片的倒下去。”
“朕知道周師又三段流的火銃,”王伷收到:“但火銃需要火炮推進掩護,如今大雪封山,周師火炮是如何機動的?而且火銃換藥需要時間,五萬大軍怎么也不能只回來萬把人吧。”
“皇上,”王治說到:“臣冒死偷看過,周師火炮已不是那種重逾千鈞的大鐵管,而是長不過數尺的小鐵管,支撐在地上開炮,僅一人便能扛著火炮上山下海,臣實在是不敵啊。”
說罷王治又掏出一包彈頭:“周師火銃里的彈藥,已不似先前的鐵子石頭,而是這種鋼頭,任何盔甲都抵御不住,還有不少士卒身體被擊成對穿。只要此物沾在身上,便是糜爛一片。”
王伷仔細看了看彈頭:“此物竟有如此厲害?”
“皇上,”王治說到:“臣無能,如今周師陳兵邊界,倘中原皇帝下旨報復,那周師便隨時會攻入我高句麗來。”
“不能吧,”王伷倒是挺有信心:“高句麗苦寒,想當年隋因無道攻伐而亡國,便是盛唐之時,也無法攻入全境,中原如今方征渤海,還有余力攻入我高句麗?”
王治說到:“皇上,征渤海所用的不過是遼東邊軍而已,且不費吹灰之力,大周精銳的控鶴軍、鐵騎軍、背嵬軍根本未動哩。”
一旁宰相柳成敏說到:“皇上,當日臣便知乞乞長海未安好心,雖聯軍劫掠,但中原卻一直未絕商道,足見中原之大度。如今情勢,皇上不如修書一封,向中原請罪。”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