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四 蛇打架-《逆宋》
第(1/3)頁
柴宗訓根本就沒擔心過這場戰事的結果,進入大理國后,便和曹彬分開,翻越烏蒙山南麓,準備自此進入大理國東都鄯闡城。
之所以要去鄯闡城,乃是據大理皇帝段素順介紹,城內有大湖,名‘滇池’。如果有滇池,那不就是昆明了嗎。
前世柴宗訓曾數次到過彩云之南,這一次除了尋訪各部落之外,他想看看這地方千年之前有什么不同。
此行除董遵誨隨駕之外,因大理地處偏遠,離京時在群臣一再要求下,又添了一個保鏢,楊家五郎楊延德。段素順還派了有‘大理通’之稱的禮部侍郎吳望喜隨侍在側,充任向導和翻譯。
四人一如之前,充作商旅,一路翻山越嶺前行。
一行人先到了烏蒙山下,此處原為蜀中、夜郎、大理三處交界之地,屬大理國三十七部之‘芒部’。
所謂三十七部,就是三十七個服從于大理朝廷的夷民部落,除了交稅之外,所有的事情均由部落土司說了算,大理朝廷無權干涉。
倘遇上天災年份交不上稅,朝廷要是逼得緊了,土司振臂一呼,那就要造反。
這些部落多在大山之中,朝廷勞師遠征不劃算,只要鬧得不太兇,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算了。以至于各部落土司驕橫不已,現時大理遇朱玀入侵,這三十七個部落沒有一個出錢出人的。
芒部因在三地交界,來往商旅不絕,相對來說還算是個比較富庶的部落。當然,這個富庶是相對的,倘拿中原任一州縣來說,這里仍然很窮。
芒部集市不大,來往的人穿著各式各樣的衣服,有左衽的,有右衽的,有扎黑頭巾的,有穿著馬甲的,不一而足,但基本都說中原官話。
“這芒部至少有二十年沒交稅啦?”聽著吳望喜的介紹,董遵誨開口問到。
吳望喜搖頭到:“此地民風彪悍,多少稅吏在此丟了性命,后來再也沒人愿意來。芒部本屬鶴城治下,不得已,郡守親來與土司商談,土司才同意每年上貢一些天麻蘋果之類的,再也沒繳過稅。”
“公子,”董遵誨小聲到:“此地連大理朝廷都沒辦法,距中原更是天高皇帝遠,即便收歸也無甚用處。”
吳望喜生怕柴宗訓聽到這話不救大理,急忙辯解到:“公子,此地雖民風彪悍,但卻物產豐富,且大理朝廷一向羸弱,倘公子施以雷霆手段,必能令各部歸心。”
柴宗訓淡淡到:“本公子向來不以刀兵加與百姓,唯有一條,倘能讓此地百姓過上富足的日子,百姓自然歸心,何須雷霆手段。”
吳望喜忙不迭點頭:“公子所言甚是。”
柴宗訓問到:“你方才說土司上貢天麻蘋果,莫非是此地特產?”
吳望喜無愧于大理通:“回公子,此地方圓數百里皆是紅土,極適合蘋果、天麻,以及活血化瘀三七之生長。不過此處雖三地交界,然與蜀中隔著赤水,這赤水兩岸皆是懸崖峭壁,又多險灘急流,過河極為不易。”
“再說夜郎,這烏蒙山東西數百里,此刻我們雖下山,實際仍在山腹之中,翻過烏蒙山,卻還有牂水,除了熟悉路徑的商旅,并沒有人愿意過來。況夜郎情形比此地強不了多少,那蘋果、天麻、三七即便再好,又能賣給誰?”
董遵誨說到:“目下朝廷不是已自荊南開始,鋪設混凝土路重建茶馬道了么,待商道一成,此地自然富庶。老百姓日子好過了,就不會對抗朝廷了。”
“但愿如此吧。”
三人輕松的聊著天,楊延德卻一直警惕的看著四周,倘有人接近,都會被他的眼神嚇走。
去年親軍司搞了一場遴選侍衛和密探的大比武,凡大周境內身家清白之人皆可參加,各軍統帥之子趨之若鶩,就連在軍營效力多年的曹彬之子曹粲曹珝,大周第一猛將劉光義之子劉明德等都曾前往比武,但無一人是楊延德敵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