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三二 勸受-《逆宋》
第(3/3)頁
這話似乎有些道理,可想而知的是高句麗目前千瘡百孔,國內(nèi)有很多地方還很窮,哪有多余的錢去養(yǎng)高句麗。
呂端本是話不多的人,既然皇上不要,他也不再爭辯。
但慕容德豐卻有些不解:“皇上,為何契丹肯納,卻不愿納高句麗?”
怎么比,高句麗比契丹還是要強一點的。
雖然契丹有私人關(guān)系,但皇上一向不將私人感情帶入國事。
此時王昭又跪倒殿外大呼:“皇上若不肯受納高句麗,臣只有率高句麗臣民一死以明志。”
柴宗訓有話說不出,無法辯解,怒到:“嘿,竟然威脅朕,愛死不死,朕不吃這一套。”
還是慕容德豐勸了一句:“皇上既執(zhí)意不肯受納高句麗,何不如蒲甘故事,立王昭為帝,派員前往扶持,助其重新立國。”
怎么可能派員去幫這種有劣根性的民族。
柴宗訓皺眉到:“慕容兄,你曾親眼所見朕之王師在高句麗境內(nèi)受盡屈辱,似此等刁民,要來何用。”
原來是為這個,慕容德豐開解到:“皇上,高句麗久居邊陲海外,百姓不識王道,刁蠻一些也屬正常。”
“臣敢作保,若義務教育普及高句麗,其民必遵王化,必守民責。”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