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六 辯論-《逆宋》
第(2/3)頁
簡單說來,稅收是一定的,但福利支出卻要不停增加。
想要創收,就得開發新的市場。
或者說得直白一點,需要掠奪新的資源。
大周與四海諸國開貿易,開銀行,援助義務教育,看上去非常美好,但實際上是四海諸國在給大周打工。
四海諸國也就賣點土特產給大周,而大周銷出去的商品不僅琳瑯滿目,而且還讓諸夷無法拒絕。
不然你就穿獸皮裹樹葉,用手抓飯吧。
哦,手抓飯都沒有,因為你沒有煮飯的東西。
有先見之明的大周商賈,已將工場開到四夷,不僅人工價錢更低,而且省下了大筆出海的運輸費。
如果能繼續開發遠海,想必貿易的收入更高。
這也是支撐科技局不停研發電力,內燃機,迫擊炮,加特林的基礎。
有了這些基礎,便可以支撐大周走向更遠的海洋,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但這與大周的思想內核不符,竇國光說到:“楊大人,遠洋的確可以開發,但四海諸夷終有醒悟的一天,倘諸夷均斷絕與大周貿易往來,你還如何支撐高征稅?”
“數千年來,圣人一直教育我等,以王道教化四方,方能四海咸服。”
“如今以科技局為首,爾等諸將為爪牙的一干奸臣,竟蠱惑圣上,以槍炮和銀錢打開諸夷大門,倘有一日,諸夷聯合起來反對大周,爾等如之奈何?”
這時候柴宗訓要說一句了:“竇卿,今日只辯論高征稅是否可行之事,余事容后再議。”
“皇上,”竇國光不服氣:“似此等暗中奴役四夷之事不可取,如今我天朝上國,哪還有一絲宗主風范。”
“此事皆因貿易,因錢而起。如果搞什么高征稅,當朝的宰輔,卻也要被錢驅使,成為錢的奴隸。”
竇國光一下子說到了點子上,這也是為什么趙德昭聯絡張武在內的各貴戚的原因。
高征稅的確會讓趙德昭肉疼,但這個肉疼卻能換來商行永遠不倒。
原因很簡單,如果商行出了什么意外,朝廷將會損失一大筆高征稅的收入,屆時醫保,義務教育等民生必然受到影響。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