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四 佛理-《逆宋》
第(2/3)頁
“這樣的人,定然是一個具有大智慧,不受世間羈絆的人。”
“為什么這樣說呢,像這樣的人,通過修行之后,心里不再有‘自我,他人,眾生和高低長幼’的概念。他不會固守一個死道理,不會認為自己就是真理的代表,也不會認為世界是虛無的、沒有真理和道理可言的。這就是得道的一種體現。”
“為什么這樣說呢?從自己認為正確的觀點出發去認識事物,或者從某種權威的理論出發去認識事物,這都是唯心的。”
“所以,既不能迷信一種理論,也不能認為世界毫無規律可言。所以佛爺常說,座下的諸弟子,要知道我在給你們講某一個道理的時候,就像船夫要用船把你們渡到對岸去,你們不要過了河,還把渡你們過河的船背在身上。”
“所以佛理都是暫時的和相對的,何況講佛理時所舉的那些例子呢。”
“即便照佛爺的規矩修行,也還有那些將渡船背在身上的人,更何況那些只是平日念佛的人呢。”
農舜在體會這些話的道理,伍曉波卻像聽天書一樣,反正你話多,你有道理。
縣尊卻面色一凜,居然沒有難到這僧人,莫非他真的是苦行僧?
思慮一會,縣尊又說到:“大師既然對佛理認識如此深刻,現在當找到真理,或者離真理不遠了吧?!?
丹朱輕輕搖頭:“回大人,貧僧不知道理解的是否正確,所以才要去圣城惹薩朝圣?!?
“按貧僧理解的佛理,世上沒有一成不變的真理。普羅大眾日常所有的真理,只是一個名稱而已。也沒有什么真理是佛爺可以說出來的?!?
“為什么這么說呢?佛爺所說的真理,不是隨便可以模仿和宣講的?!?
“這就好像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世間萬物都是發展變化的,此一時彼一時,真理也是如此。”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