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 “文和先生,這份戰報上面能看出什么?這份戰報看似青州軍每每以少勝多,但我們大家都知道,現在的黃巾流寇十萬人之中,倒有六七萬都是老弱婦孺,根本沒有戰斗力的,所謂的百萬青州黃巾,能戰之士最多也就二三十萬上下罷了。” 牛輔看了半天之后,方才抬頭向著賈詡問道。 “大將軍注意一下最后一份戰報,青州軍在瑯琊之戰,似乎夸大了己方的參戰人數。” 賈詡提醒道。 “呵呵……文和你多慮了!前線刺探戰報,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些差錯也是正常之事。我看這后面的,應該是他們自己疑神疑鬼罷了!” 牛輔聞言,哈哈大笑道。 “那若是,刺探屬實呢?” 賈詡瞇了瞇雙眼。 “……沒有可能的!一萬人剿滅二十三萬,即便二十三萬人中間以老弱婦孺居多,也沒有那么快的。” 牛輔晃著腦袋道。 “那要是真的呢?要是之前的戰報,青州軍也夸大了參戰人數呢?” 賈詡卻是毫不放松道。 “這個……” 牛輔有點不淡定了。 如果青州軍剿匪其間,全部都夸大了自身的參戰人數,那么這就太可怕了! 假如以最后一份戰報之上,將一萬人夸大到五萬人,夸大五倍作為參照。 那么這些戰報立刻就會變成,“三千滅五萬,四千滅八萬,五千滅十一萬,一萬滅二十三萬……” “嘶……” 牛輔忍不住倒吸了一口涼氣。 “這可能嗎?” 牛輔心中暗道。 參戰的這些青州將領,除了張郃以前是冀州牧韓馥的手下,多少有那么一點點的名氣之外,其他典韋、許褚、趙云、黃忠、太史慈、甘寧的又是什么鬼? 怎么從來都沒有聽說過。 這些名不見經傳的小將,能打出如此的戰果? 這不是跟我開玩笑嘛? 不過想到此處,另一個念頭,卻突然浮上牛輔的心頭。 汜水關之戰。 潘鳳召喚天神附體,斧劈華雄。 …… “文和先生,還有其他佐證嗎?我感覺,單憑這些就將此事安在潘鳳身上,似乎不夠。” 牛輔重新坐下,向著賈詡問道。 “欲蓋彌彰,只能證明心中有鬼!潘鳳身負‘興漢之臣’的美名,行事卻如此遮遮掩掩……他此舉能瞞過天下人,卻瞞不過我賈詡。在我看來,僅此一事,就足以證明京城的傳言讖語,就是潘鳳之計了。” 賈詡淡淡一笑道。 “……文和先生,不夠!這些還不夠!你讓我如何說服太師?” 牛輔晃了晃大腦袋。 “若是當真不夠,那還有其他佐證。”賈詡微微皺了皺眉,然后接著道,“大凡判斷敵方陰謀來路,可從‘誰將從中獲益最大’的方向入手……潘鳳揚名于汜水關之下,靠著斧劈華雄之戰威震華夏。這次若是太師代漢自立,天下諸侯必定要重新聚起,聯合前來討伐。 而上次十八路諸侯來犯,其他十七路盡皆灰頭土臉,唯有潘鳳建功。那么這次重提聯合之舉,潘鳳只要稍稍使力,便可得到‘盟主’之位。此其一也。 其二,太師早已成為天下諸侯的共敵,即使現今代漢自立,也不過是多一條所謂的‘罪狀’罷了。那么此時有人放出這些傳言讖語,目的就太過明確了……不為其他,只為借太師之手,覆滅漢室! 其三,誰會如此急迫的想要借太師之手覆滅漢室?只有身負‘興漢之臣’美名的潘鳳而已!袁紹四世三公,名望早播于海內。劉虞皇親國戚,素有仁義愛民之名。公孫瓚擊烏桓、鮮卑,號稱‘白馬將軍’,此三人根本不缺名望……但潘鳳不同,此人崛起太快,沒有底蘊在身,若無‘興漢之臣’的名望,恐怕立刻就會原形畢露,手下星散! 是以……” 話到此處,賈詡住口不言。 “騰!” 牛輔再次騰然站起。 “文和一席話,真是讓我茅塞頓開!文和,你再將這次反擊之計,和我仔細的說上一遍,我好連夜去見太師,將此計獻上。” 牛輔喜聲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