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建設-《漢末高順》
第(1/3)頁
到秋初,高順等人才到達皖縣,而馬貴尚在途中。
高順暫住皖城,任命周飛為豫章郡太守,曹山為廬陵郡太守,秦關為新安郡太守;柴桑等五縣為廬山郡,郡治在柴桑城,太守為房良;每人帶一萬騎兵和五千步兵上任。
江北四縣為安慶郡,郡治暫在皖城,太守為向榮。
好在地方官員已接到朝廷圣旨,交接比較方便;全部郡縣官員皆換成系統官員,迅速掌控了五郡的軍政。
組建商船隊和水軍,大都督還是高偉,負責擴建春谷縣、樅陽縣、尋陽縣、蘄春縣和南昌等沿江碼頭,便于境內物資運輸和貿易。
高順讓他們五人暫時擔任太守,也是權宜之計,待穩定之后,便讓他們頤養天年。
至于眾人最關系的升級之事,高順給他們的答復是地盤尚在緩慢增加中,年內必能升級。
首先恢復皖縣和尋陽縣之間的湖陵邑(治今太湖縣東)和松滋縣(治今宿松柳溪鄉)的建制,在新安郡設銅官鎮設銅官縣(后世的銅陵,當時的采銅業已非常發達),用來安置那些受傷而不能繼續從軍的官兵;湖陵邑改為湖陵縣。
每位官兵皆可從俘虜中選擇一位少女為妻,一位少婦為仆,兩位男奴為其耕作,并分配二百畝耕地。
每十位傷兵,加一位身體完好的高級步兵,組成一甲,每甲發耕牛一頭或者挽馬一匹;每十甲為一村,十村到二十村為一鄉;甲長、村長和鄉長的主要任務是為傷兵們服務,并協助監視那些鮮卑奴、仆。
在每村設一醫工,為傷員服務;傷員終生免費治療;每縣設三位醫匠、十五位醫工,為一醫堂。
傷兵每月可得兩貫錢的補助,二百畝耕地免稅至傷兵去世為止,此后耕地可由子孫繼承,但是需要繳納賦稅。
每鄉調去三千官兵和一千工匠協助建設家園,至少為每一上報建設一處四合院。
那些被分配下去的奴隸也要從事建設任務。
接下來的任務便是建設安慶城,位置選擇在后世安慶城的位置,北靠大龍山,南依長江;并在城北設大龍關。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