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建設-《漢末高順》
第(3/3)頁
開挖西湖和東湖的泥土正好用來燒磚和燒瓦。
同時,高順又派人考察北部的大龍山,在山上設置防御設施,并建設休閑場所。
安慶城背山面水,風水極佳,李強等人極為喜歡,冬天不冷,夏天不熱,非常適合生活居住。特別是李強,他的壽命悠長,這里便是他此后長久生活的地方,所以監督建設的時候特別仔細。
高順之所以把安慶城建設的固若金湯,就是擔心有朝一日,漢人實力衰弱,游牧民族崛起,漢人被逼建立南朝的時候,安慶城可以作為南京城在江北的門戶,即便丟失了襄陽城,只要安慶不失,也能保證南京無憂;若此,至少能保住漢人的半劈江山,獲得喘息之機。
在新安郡的銅官縣安置傷殘軍人,同時派去了大量的男**隸從事挖礦、冶煉等體力勞動。高順記得,前世的時候那里叫銅陵,號稱“銅都”,銅礦開采幾千年而未衰竭。
剩余的奴隸皆參與道路維護和建設、碼頭的建設、河道清淤、河堤防護、開挖水渠等重體力勞動。
三個月后,那些去廬山和天柱山考察的匠人返回,開始規劃、設計;只有通過建設方案之后才能開工建設。
馬貴返回后,高順又在后世的池州設立一縣,安置那些傷員和官兵;所帶回來的蠻夷奴隸,高順還是讓他們以筑路為主,他準備修通廬陵郡至廣州、福建郡和錢塘郡的山間道路,擴大對這些地方的貿易和影響。
秦關和孫成經過幾個月的戰斗,抓了大量的山越人;高順下令,女子分給受傷的官兵為妻或奴,男子全部貶為奴隸。
現在他兵強馬壯,實力強大,沒有必要與此前那樣溫柔的對待他們;即便一時難以剿滅干凈,也可以讓官兵用來練手,避免官兵過快的腐化而失去戰斗力,且他們是長期的穩定的奴隸來源。
高順不僅投下巨資建設,帶動了周邊貿易的繁榮,還迅速出兵,打擊、震懾了山越人,江東和江南諸郡的山越人更不敢有異動;皇帝和朝廷官員皆非常興奮,為朝廷解決了一大難題;當地的百姓對傳說中的高順和他的十一護衛更是敬若天神。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