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653章再次出海-《漢末高順》


    第(2/3)頁

    再次,引進良種莊稼和各類牲畜,發展畜牧養殖。

    修通到內海沿岸道路,并設多城與多個港口。

    開發四國島沿海地區,修筑城池,加強統治。

    開發九州島上的城市和港口、建設造船廠,擴大海洋捕撈業。

    增加文武官員、各類工匠,加強軍隊等,開設學校。

    所有的原本地人皆被貶為奴隸,并禁止他們再繁殖。

    奴隸主要從事挖礦業、種植業和畜牧業;為此,建設了幾個礦山,挖掘、冶煉黃金、白銀、銅、鐵等。

    擴大與魏國的貿易。

    經過近兩年時間的建設,全國大變樣。

    隨后高順經臺灣返回福建,接上眾人南下。

    基隆的官府已統治整個臺灣島,僅有少量的土著還生活在內陸的高山上,官府懶得搭理他們;與福建郡、錢塘郡等的貿易非常繁榮,制糖業成為支柱產業,銅和鐵的產量也很大,從魏國遷移來了大量的農民,農業已非常發達,總人口已超過五十多萬,令高順非常放心。

    最先到達東洲城(馬尼拉),周圍已有十多座小城,總共有漢人近十五萬,然而令高順不滿的是他們并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國家,而是各自為政,皆為小城邦國。

    東洲城的控制者考慮到大家都是漢人,若是發生戰爭,首先不利于漢人在這里的發展,其次容易得到魏國朝廷的干涉,于他的地位不利;而其它新建的小城,也樂于獨霸一方,只是象征性的給東洲城上貢,換得他們在地方為所欲為,形成事實上的割據。

    這是高順最擔心的,若是不能形成一個強大的王國,很容易被島上新崛起的民族或者勢力各個擊破,何談發展?且沒有龐大的人口基數,傳承很容易被中斷,漢人也將被本土化,這嚴重不符合高順的意圖。

    于是,高順將全部的城主和官員撤職,重新任命了一位率領部屬最多的玄孫為國王,命名王國為東洲國,東洲城為都城,下轄十個縣;每年任命高級文武官員為縣令和都尉,每縣安排兩千高級步兵和一千高級騎兵,并一千工匠。

    擴大基礎建設,擴大城池規模,修筑聯通都城至各縣的道路。

    實行尚武制度,大肆捕捉當地土著為奴,要么令他們從事養殖和種植,要么將他們販賣到魏國。

    魏國的奴隸價格高企,可為王國創造大量的財富;王國可用這些財富從魏國移民,并擴大地盤,建設新的城池,開墾更多的耕地,便可進入良性循環,獲得飛速發展。

    新國王的智力被高順提升到95點,王后也是系統女子,不僅漂亮,且智商也不低,達到高級文官的水平。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