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大結局-《漢末高順》
第(2/3)頁
在南亞建立的南漢國和西涼國等三個王國的發展最令高順不滿,他們人口眾多,農業非常發達,但是除此之外,卻沒有令高順滿意的地方,特別是軍隊的戰斗力嚴重退化。
高順估計是他們的位置決定了他們的性格,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李強的孫子李文德在后世德國的地盤上建立的德國,他們至今仍然崇尚武力,軍隊規模龐大,實力也很強大,軍人在那里是最受崇拜的職業之一。
德國的手腕也不失圓滑,北部的蠻夷成為他們豢養的牲畜,他們會每年去俘獲一定數量的奴隸,并盡量避免殺戮,若是蠻夷遇到災難時候,甚至主動與那些蠻夷貿易,讓他們度過難關。
后世菲律賓所在地上建立起來的東洲國,在高順搬遷到海南島后更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不僅戰領了主島上的全部地盤,南部的諸多島嶼已被他們納入治下。
且東洲國的發展,又帶動南部的漢融、漢帝等小王國的發展;加強了南魏洲諸多王國與魏國的連續。
巴布亞島上新建的四個王國,成為漢人王國中出售奴隸最多的王國。
通過發達的航海業,幾乎所有的漢人王國皆被緊密的連接在一起,漢語成為唯一的語言,漢字成為唯一的文字。
讓高順欣慰的是,這些國家暫時沒有發生戰爭,皆相處的非常友好,至于他之后的事情,就不是他所能控制的了,即便發生戰爭也很正常,優勝劣汰同樣存在于族群內部,只有相互競爭,才能促進漢人社會的發展。
高順回想一生,讓他最得意的是和平接管了大漢的天下;讓他內疚的是那些文臣武將,利用優勢接收了他們,卻很少有給他們建功立業的機會。
高順之所以如此,只是避免他們加入其他勢力,增加相互之間的殺戮,同時他也不希望滅掉士族之后而培養出更多更大的士族,所以當時他們的官職幾乎皆為中郎將。
不管是關羽、張飛,還是趙云、許林,他們的后人皆在幾輩之后成為普通的百姓。
此后建立諸多王國,國王也是從他的后輩以及李強等人的后輩中選擇的,這也讓田豐、沮授等人的后輩失望。
高順感覺,沒有出現大士族,是他對漢人最大的貢獻之一,也是保證漢人幾百年平穩的關鍵原因。
即便是皇子的后代,在五代之后也成為普通的百姓,同樣需要參加文舉或者武舉考試才有出仕的機會。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