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意料之外-《崇禎聊天群》
第(3/3)頁
“是的,大汗!”
確認了這話,皇太極懷著一絲僥幸,當即下令道:“本汗料定燒漕糧乃是那孫承宗的意思,明國皇帝必然不會下此等圣旨,他們如此驅趕我軍探馬,說不定回頭就會滅火再運漕糧,否則必定丟官去職。傳令,大軍立刻拔營前往通州,一探究竟!”
孫承宗鎮守通州的事情,他們早已知道。對于這個老對手,他們也了解頗多。如果說明國還有一人敢燒漕糧,那也只可能是這位。不過按照他們的判斷,其實應該是連孫承宗都不敢燒漕糧的。只是事情已經發生,有點出乎他們的意料。
不過實際上,孫承宗已在山海關,開始統籌安排奪取長城沿線城池的事情。但這些建虜并不知道,也就把這事按到了他頭上。
莽古爾泰和代善互相看了一眼,心中便開始衡量起來。
不管如何,那邊的漕糧早已被他們視為大金軍糧。雖然入關的軍隊,連同蒙古軍算在一起也沒有號稱的十萬,可人數已達五萬左右,還有那么多戰馬牲口同樣要吃,沒有那些漕糧,大軍就無法在京畿之地久待。
這次入關比預想得要好,已經奪取了明國的一些城池。可獲得的資源除去消耗之后,并沒有剩下多少。如果有了那些漕糧,大軍可以多待很久,再打下更多的城池,獲取更多的資源,給明國造成更大的破壞。
因此不管如何,都應該去看一看。只要還有漕糧,如今通州河上結冰已久,肯定可以搶奪漕糧了。
想到這些,不管是代善還是莽古爾泰,都放棄打擊皇太極的機會,紛紛點頭同意出兵通州。
一聲令下后,這建虜的效率比起明軍,確實要高很多。軍令才下去,一隊隊的騎卒便已沖出大營揚鞭而去。而其步卒則有條不絮地在收尾,最后結隊離去,并沒有什么慌亂。
在敵國都城附近,建虜步騎分離,似乎也沒人為此擔憂什么,全都是該干什么就干什么。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