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 銀本位制(第五章)-《崇禎聊天群》
第(2/3)頁
聽到皇帝侃侃而談,可說出來的卻似乎有些不怎么明白,有個別詞聽得不是很懂。如此一來,皇帝的說話,給了他們三人有一種高深莫測的感覺,一時之間,沒人問話,都在集中精神聽著,想著。
胡廣沒有采用他們能一聽就懂的說話方式,一個是不想那么累,要他去適應他們,另一個原因是故意如此,就是要你們聽得似懂非懂一點,這樣才能顯得他有水平。
只聽他繼續說道:“既然原因找到了,那就很好辦。恰好如今這個時候,我大明境內的白銀足夠多,因此,新發行的紙幣采用銀本位制,就能解決以前大明寶鈔遇到的問題。”
在大明開國之初,金銀在全國的儲備都不多。后因幾百年來,大明和外國的貿易中,一直是貿易順差,導致世界各國千方百計獲得的白銀,大部分都流入了大明。
如此一來,也才有了白銀作為貨幣的基礎,也才有了萬歷年間張居正的一條鞭法,確立以白銀作為官方貨幣。
也正是在這兩者的前提下,大明百姓對于白銀已經有了足夠的認識。如果采用銀本位制的話,將沒有任何困難。要換了之前,哪怕是開國之初一開始就采用銀本位制,也會早晚遇到很大的困難。
三位臣子聽到這里,其中畢自嚴實在忍不住了,又先一步開口問道:“陛下,微臣愚鈍,不知這銀本位制是什么意思?”
聽到這話,其他兩人也都是不由得點點頭。聽皇上所說,關鍵就是這銀本位制了,可聽不懂這銀本位制的意思,讓他們的心神進一步被吸引了。
胡廣聽了,微微一笑道:“所謂銀本位制,就是朝廷有多少銀兩,就印發多少銀兩的紙幣。在紙幣發行出去后,朝廷允許百姓可以拿紙幣換回銀兩實物。如此,就能很好地解決這紙幣可能會貶值的問題,因為有朝廷對紙幣價值進行兜底!”
停了停,看三位臣子在思考,他便又感慨道:“其實,這還不是真正的紙幣,這只是一種銀行券而已。哦,還沒有銀行,就是一種代金券。不過這也急不得,只能一步一步來。”
等他說完這番話后,底下三名臣子才回過神來。事關錢的事情,還是畢自嚴先開口。只見他皺著眉頭道:“陛下所言,確實可以預防這紙幣貶值,可眼下朝廷就沒銀子啊!”
想到這里,他覺得不對,便馬上又糾正道:“戶部就只有六十二萬兩而已!”
第(2/3)頁